所有手续办妥那天,姚女士长舒一口气:“这块石头在我心里压了好久了,现在终于落地了!”
近日,姚女士来到银川市国立公证处咨询房产继承事宜:“家里情况有点复杂,我担心办起来会很麻烦。”“您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梳理。继承公证就是要把事情理清楚,我会帮您的。”公证员说。
仔细翻阅材料后,公证员发现需要多方核实,便主动提议:“您家里有老人行动不便?我们可以上门办理,这样老人就不用专门跑一趟了。”随后,在确保每一步都合法合规的同时,公证员为姚女士办理了房产继承过户。
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举措,为“夕阳红”撑起坚实的法治保护伞。近年来,银川市司法局紧盯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构建全流程敬老助老法律服务网络,推动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将“打通服务最后一米”作为核心任务,全力推广12348法律服务热线,确保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咨询电话24小时不打烊,让老年人在家就能问法律、解困惑。持续加大智慧法律服务终端机、可视电话的推广使用力度,从法律援助申请到公证业务查询,从人民调解指引到司法鉴定咨询,实现高频法律服务“一键办理”,真正让老年人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流程不熟等痛点推出核心举措:开设“老年维权绿色通道”,设专属窗口对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免经济困难审查,对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今年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件,帮助38人挽回经济损失11.72万元。优化公证服务,本地70岁以上老年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遗赠除外)全免费,符合条件者减免费用,简单事项当日出证,累计办理减免收费公证147件。完善便民设施,在银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铺设无障碍通道,配备老花镜、轮椅、急救药箱等,从细节处消除老年人办事障碍。
聚焦老年人赡养、财产、诈骗等高频纠纷,构建“预防—调解—救助”全链条机制:培育“老年权益观察员”队伍,吸纳社区网格员、老党员、老邻居参与,及时发现赡养缺失、财产纠纷等苗头性问题;组建“为老服务联盟”,联合司法所、律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律师解法律难题、咨询师纾心理困扰、民政部门兜生活底线,调解员当“总枢纽”精准对接资源;开展防骗宣传,把保健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转化为拉家常式素材,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群普及,提升老年人识骗防骗“免疫力”。
贴合老年人接受习惯优化普法形式: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温馨卡”,清晰标注维权流程、咨询电话,方便老年人随时查阅;用好新媒体平台,通过部门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推送普法视频,助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通过家人获取法律知识;组织“送法上门”活动,律师、公证员进社区现场解答遗嘱、继承、赡养等问题,今年已开展“法援惠民生”等主题活动30余场,解答咨询百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