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银川 > 正文
13年书记生涯,她摸排出百余名自治骨干
2025-10-23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10-23

  连续10多天,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玫瑰园社区“680爱心联盟”队长邹月娥都没在小区见到社区书记郭红梅,“这很反常”。

  郭红梅的“人设”,那可是“一有时间就往小区跑,小广场哪块地砖鼓起来,她比居民先知道,每日运动万步打底”。

  “刚从中央社会工作部在银川举办的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的讲台上下来,现在在撰写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即将举办比赛所需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实践案例。”10月17日,记者见到郭红梅时,她笑称自己最近闷头“码字”、没时间下社区,“人设”快立不住了。

  本想找郭红梅一起去劝楼上邻居共同改造老化生锈的铸铁下水管道的居民袁风琴,一听郭红梅这么忙,摆手道:“您忙您的,我自己去就行。”

  要让一梯5户都同意改造管道,这可不好协调。但郭红梅气定神闲地对记者表示:“袁风琴是骨干居民,问题不大。”

  骨干居民是啥?是郭红梅13年来坚持用脚步丈量玫瑰园社区,摸排出来的社区治理力量。

  13年前初来玫瑰园社区时,环境差、人员杂、是非多是郭红梅的第一感受。在一次楼上楼下漏水纠纷的处理过程中,主动介入的郭红梅,却成了两家战火升级的“导火索”。

  “那时我意识到,居民间的纠纷,社区冲在最前面并不一定是‘最优解’。”郭红梅制定了一份融入居民的计划,第一步就是让每一个居民都认识自己,方式就3个字:走出去。

  不到半年,1074户居民家她就走遍了,“夏叔总愿意拾点纸板等废品回家,门口‘三堆’问题突出”“霍叔没事就在家门口鼓捣种菜,拦都拦不住”……摸排出来的一些“骨头”问题,让郭红梅头疼了一段时间。

  计划的第二步,是让居民认可自己,方式还是3个字:同理心。

  “我在走访中发现夏叔的基础病不少,家里放着很多应急药品,但有些已经过期了。”郭红梅默默记下来,3天后将一个装满新应急药品的医药箱送进夏洪文家。后来,夏洪文主动报名参加了社区组建的“平安使者巡逻队”,有纠纷就冲在前,一干就是5年。

  霍叔喜欢种菜,郭红梅就将社区闲置的一片田地改造成“好氧堆肥示范点”,划出5块小方田,发起居民认领菜地花田的活动。“霍叔每年都第一个来认领,种出来的菜和花都分给了居民。”但今年五一,霍叔因病离世。骨干居民陈福海第一时间接手了霍叔的菜地,分菜给居民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

  小区广场只有廊架没有顶,听了居民龚高珍“不遮阳,不挡雨”的随口一句抱怨,郭红梅就将整改计划写进2023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书。同年,廊架顺利加了顶。

  “屁股坐在板凳上,治不出一个好社区。居民上门来反映问题和主动走出去摸排问题之间的距离,就是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距离。”郭红梅对于治理社区有自己的想法:要主动,要有“问题导向”,但社区不是书记说了算,也不是社区自己干,每一个居民都应该是治理力量。

  所以,她用13年走进居民心中,也替社区陆续摸排出100多名骨干居民,组建了10支志愿服务队,带动400多名志愿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临近中午,郭红梅接到袁风琴的电话:“书记,5户都同意了,您跟维修队说一声,下午就可以上门来换。”


【编辑】:赵怡舒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