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银川 > 正文
银川公安“一次性”入户宣传模式不扰民还暖心
2025-10-15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10-15

  “警察同志,你们这次来可真是帮了大忙了!”9月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某小区的李阿姨对前来入户的民警赞不绝口。李阿姨的孙子最近沉迷网络,差点落入诈骗陷阱。永宁县公安局望远派出所社区民警通过“一次性”入户宣传,不仅及时阻止了这场骗局,还为李阿姨一家讲解了反诈、禁毒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这是银川公安创新“一次性”入户宣传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                

  银川市公安局在基层警务工作中,以“减少群众麻烦、提高服务效率”为导向,创新推出“一次性”入户宣传模式,将信息采集、特殊群体帮扶、矛盾纠纷化解以及反诈、禁毒、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等多元任务整合于一次上门服务中,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的高效转型,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一次性”入户宣传模式的核心在于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银川市公安局通过跨部门协作,打破信息壁垒,构建起“协同作战”模式。社区民警与网格员、治保会成员组成联合小组,提前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明确各自分工,确保一次入户不漏项。  

  在兴庆区天成社区,民警张涛和治保会成员李伟提前与居民沟通,确定入户时间。他们带着信息采集设备、反诈宣传资料和特殊群体帮扶计划,一次性完成多项任务。张涛利用专业设备快速录入居民信息,李伟则根据社区数据库,精准定位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帮扶。反诈宣传开始后,张涛借助真实案例,生动讲解诈骗手段,并现场解答居民疑问。这种“一站式”服务减少了居民重复接待入户民警的困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让居民感到了贴心的警务关怀。  

  银川市公安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辖区居民进行分类,精准筛选重点宣传对象,制定个性化宣传方案。在兴庆区老城区,民警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对反诈知识了解较少,且存在信息采集不全的问题。于是,他们提前联系治保会工作人员通知老年人并安排入户时间。入户时,民警使用移动采集终端快速更新居民信息,随后进行反诈宣传,展示诈骗案例和防范技巧。  

  银川市公安局宁东分局发现在宁东某公寓常有群众浏览涉黄网站,极易受到诈骗侵害,分局民警及治保队员迅速开展工作,对其进行上门教育和反诈知识普及。借助科技力量,民警能够快速获取居民信息并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了宣传的针对性和效率。同时,银川市公安局强调沟通技巧,要求民警入户前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居民背景,用亲和的沟通方式拉近距离。居民们对这种贴心服务赞不绝口,社区也更加和谐、安全。  

  考虑到群众白天上班不在家的情况,银川公安还特别采用“错峰入户”的方式,确保宣传和服务能够精准触达每一位居民。民警们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和服务工作。在永宁县某小区,民警小赵和治保会成员小陈利用周末时间,为单亲妈妈张女士和她的孩子开展交通安全和反诈宣传。  

  “晚上11点多,登门来帮我一个一个地筛查风险……银川的警察也太让人感动了。”一位市民在自己的视频号里公开发布道。  

  这种“错峰入户”模式不仅体现了银川公安对群众需求的细致考虑,也展现了公安工作的人性化和灵活性。通过这种方式,民警们能够更好地与居民沟通交流,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我们的‘一次性’入户宣传模式,不仅减少了民警与群众的重复接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安工作的高效与便捷。”银川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我们将继续深化这种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赵怡舒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