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银川 > 正文
永宁县工商联、永宁县公安局共建沟通联系合作机制被评为全国典型事例
2023-03-05    来源:平安永宁    作者:经侦大队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03-05

  日前,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联合下发通报,推出了工商联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合作机制全国100个典型事例(2021-2022),银川市永宁县工商联、银川市永宁县公安局入选。

微信图片_20230312214648.jpg

  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营造法治化良好营商环境 

  ——永宁县公安局护航经济发展侧记

  近年来,永宁县公安局与永宁县工商联工商联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大局是第一警务”的理念,以推进助企护商体制机制、工作体系、方式手段、保障能力等现代化为着力点,强化助企护商机制建设,当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护航者、保卫者,为全县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

  担当负责、严打惩戒

  2016年至2018年,永宁县公安局破获集资诈骗案1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起,起诉率达到100%。2019年以来,对全县内容易引发涉众型合同诈骗、非法经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的39家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逐个排查,共捣毁11家非法经营POS机“刷卡套现”无证金融公司,暂扣POS机终端24台、刷卡器40余部、业务电脑6台,查扣正在办理非法提额业务和套现业务的银行卡100余张,破获非法经营案件1起,移送起诉1人。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打击、预防措施,2020年至2022年永宁县已连续三年未发生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深度排查、打早打小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紧紧围绕“发现在早、打击在小、治理在先”的工作目标,成立经侦导侦研判室,挑选精干警力组成专业研判团队,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线索收集、宏观态势研判能力,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安排民警辅警关注动态、收集信息,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判分析;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局等部门主动出击,消除隐患,将风险隐患有效遏制在萌芽阶段。2020年以来,针对风险隐患点摸排线索情报信息20余条,查询比对人员信息600余条,向经侦支队上报情报预警信息29篇,化解风险隐患15起,形成分析研判报告17篇。

  多措并举,减存控增

  紧盯“聚集性传销清零”“积案清理”等任务目标,坚持“靶向整治”,减存量、控增量,不断提高清理成效。一是全力推行以“以房管人”治理模式为抓手,强化出租房屋管控,进一步挤压涉传人员活动空间。2021年至2022年,共开展打击聚集性传销清零行动5次,与市场监管局、住建局等单位形成合力共捣毁传销窝点119个,查获传销违法犯罪人员282 人,破获传销刑事案件8起,刑事拘留23人、移送起诉6人,行政处罚25人 ,训诫遣返265人,处罚不按规定登记出租房房主16人,完成刑事打击传销骨干任务的566.7%,位列全市第一,有力地震慑了传销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进一步挤压了传销违法活动在永宁县的生存空间,涉传警情数量全市最少,降幅达63%。二是进一步落实《全区公安机关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主动走访立兰酒庄、伊泰牧业、伊品集团等企业,召开警企座谈会,及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预警信息,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坑害群众利益、危害生产生活安全、妨碍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2021年侦破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起及其他涉企案件5起。三是以《全市经侦部门积案清理比武竞赛方案》为指引,按照“因案施策、依法化解、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深入分析各类积案成因,找准问题症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对涉企类案件率先清零。

  涉稳排查,风险化解

  一是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改革创新与派出所警务改革相结合”战略,深入开展“涉众型经济犯罪风险防范示范点”建设,以“打防管建涉众型经济犯罪3+N工作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网格员穿针引线作用,打造前沿触手,将打击预防涉众型经济犯罪深入基层一线,在最前沿收集线索,宣传预防,打早打小。在全县各派出所设立9个防范化解涉众型经济风险工作室,建立档案、明确任务、压实责任,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室开展防范化解涉众型经济风险隐患的防范、摸排、预警、宣传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警企关系,强化了派出所的经侦基层基础工作,为及时防范化解涉众型经济风险隐患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至2022年共收集涉众型经济风险15条 ,全部妥善处置。二是根据《银川市经济金融领域风险主体摸排化解维稳处置方案》要求,对近年来办理的涉众型经济案件、历年来经侦信访案件、辖区人员参与外省区P2P网贷平台涉稳风险群体等,全面梳理、建立台账、形成底册,及时更新,对涉稳风险情报第一时间上报经侦支队、县局指挥中心。三是针对县城及望远镇周边写字楼、园区等重点部位,按照“四看四查”方法,深入开展“扫楼清街”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私募基金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共清查金融类公司25家、小额贷款公司6家、典当行3家,摸排出“证照不符”公司2家,由市场监督管理局当场下发整改通知,取缔1家涉嫌违法犯罪公司并发出预警防止其他企业上当受骗。积极开展“净企”行动,对涉及全县280户空壳企业已清理229户,清理率81%,2021年至2022年为企业追回各类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抓好宣传,源头管控

  一是做实“项目警长”打通服务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来按照全市公安机关“项目警长”重点项目表,对辖区包联项目每月开展走访调查一次,开展法制宣传一次,认真落实企业护航工作,加大对企业的关心与帮扶力度,以切实可行的举措帮助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积极落实各项便企惠民措施,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资金难题,恢复企业“造血”功能。二是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对招商引资、企业合作提供“背景核查”服务,为县域经济、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以县工商联为平台,引导县域相关企业联合起来,成立行业协会,协助行业协会制定相关行业规则,在助力企业正常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监管。三是推动实行市场准入联审机制。强化对理财类公司开业、迁入的监管,对凡是申请成立公司名称中涉及“财富、金融、理财”等敏感字眼的,进行重点核查摸排,将各类金融风险管控在源头。四是统筹开展多种形式预防经济犯罪宣传活动。认真总结“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经验,提炼宣传防范好的经验做法,持续做好“六进”活动,定期开展法制讲座、行业管理能力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法治思想意识及经营水平,同时以行业协会为抓手,倾听企业诉求、建议,收集、汇总企业问题,上报党委政府研究解决,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源头化解金融风险隐患。2021年至2022年,共走访企业25家,开展经济犯罪讲解专场10场次,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张蕴秀
【来源】:平安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