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学堂 > 政法时评 > 正文
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风险预测水平
2022-11-23    来源:法治网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2022-11-2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浙江金华婺城公安分局坚持数字赋能,将现代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打造风险预警场景应用,重构重塑风险闭环管控流程,以系统建设普遍规律推动改革实践上升为理论成果,为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供婺城方案。

  近年来,各地研发的众多感知社会风险预警平台为社会安全治理提供了信息支撑,但也存在信息碎片化、数据感知弱、缺乏体系性、联动不畅通等问题。传统平台研发时存在“简单数据汇聚就是信息化治理”的片面思想,前端感知数据源难以形成统一的感知网络体系,数据间相互独立无法实现共享。同时,尚未实现党政部门间的多跨协同,闭环处置“最后一米”未打通。上述问题根源在于未对技术、体制、理论三者之间的逻辑内涵开展深层次调查研究,难以实现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跨越。

  坚持数字赋能,探索数智治理、全域感知新路子。构建社会风险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就是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思维、认知,依托V模型技术法,以数据流为主线、前端感知为算料、模型算法为大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输出预警信息,并在“一屏两端”将抽象的风险通过具体数据加以展示,给出最优解,做公共安全体检的“数智医生”。

  一是突出一体化,实现支流汇聚、一网可见。树立数据是生命线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关停12个同质预警系统,归集共享20余家党政部门及行业领域57类120项11.69亿条异构数据,清洗形成16类28个维度风险标签,将打散的数据统一并入预警平台,实现一个平台预警、一条管道指令、一个路径反馈。

  二是呈现体系化,力求应用丰富、精准推送。体系化思维,分解26类关键算法、14类边缘算法、82项底层单元数据库;校验算法输出结果的精准有效性,制定15项行业数据汇入标准,研发圈层防控、极端预测、隐患排查等14类预警模型,累计推送风险异动3679条,精准落地1268条,挽救轻生群众12人、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24人。

  三是聚焦实战化,打造多跨协同、量化闭环。打破数据壁垒,将公安数据脱密脱敏,分类分级依规推送至主管部门,累计化解信访积案4起,堵塞疫情防控漏洞56处,通过系统贯通、业务联通,实现联动联处。

  四是形成制度化,确保建章立制、常态长效。按照社会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区委区政府牵头在区级层面出台《分级分类管控工作规范》《风险排查管控工作实施细则》《涉稳风险闭环管控工作考评办法》等6项体制机制成果,建立了责任共担、风险共管、和谐共享的整体智治格局。

  深化完善理论体系,揭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一般规律。数字化改革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在于利用技术改革撬动体制机制重构重塑,实现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跨越。要强化基层基础,充实数据。借数字化改革和疫情防控契机,持续夯实感知基础、数据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归集完善由公共视频监控、实有人口底数、疫情“一码三查”、特殊行业领域数据组成的预警“算料”库。要运用综合集成,升级迭代。构建统一的数据归集、密集的前端感知、丰富的应用生态以及固化的机制流程,打造风险隐患闭环管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一个系统整体感知社会风险运行态势,杜绝重复建设,由“杂、多”向“精、全”转变,不断迭代完善原有系统的算法和功能。要高度关注数据安全,规范存储。网络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在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制定发布相应的网络安全数据存储规定势在必行,要深入排查整改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隐患,严格管理供应链企业,提升网络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确保数字化平台数据的绝对安全。


【编辑】:祁晓瑜
【来源】: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