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学堂 > 以案说法 > 正文
商家因“差评”擅自公布消费者个人信息,法院:构成侵权!
2023-03-21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2023-03-21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件网络消费典型案例。其中的一起案件涉及商家对消费者的“差评”作出不当回应,法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鲜明态度。

  基本案情

  原告张某等人因不满被告某商家的“剧本杀”游戏服务,上网发布“差评”,该商家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等人的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微信个人账号信息,还称“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张某等人认为商家上述行为侵害其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起诉要求商家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及赔偿精神损失等。


图片


  审理法院认为,消费者在经营者提供的包间内的活动具有私密性,商家为了澄清“差评”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消费者包间内监控录像并称可提供全程录像,构成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害;商家未经张某等人同意公布其微信个人账号信息,侵害了张某等人的个人信息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一千零三十三条、第一千零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条、第十三条规定,判令商家立即停止公开监控录像,删除公众号文章中“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表述及张某等人的微信个人账号信息,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并向张某等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专家点评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面临“裸奔”风险,消费领域尤甚,消费者隐私和个人信息受侵犯隐患高。民法典人格权编设专章规定“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加强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在消费领域,消费者有权对商品或者服务予以评价,经营者亦有权针对消费者的“差评”作出澄清。但是,经营者的澄清方式应当合法,不得违法公开因提供商品或服务而获取的消费者隐私及个人信息,侵犯消费者权益。本案聚焦消费领域的隐私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明确经营者澄清消费者“差评”的行为边界,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司法裁判引领作用,为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保驾护航。


【编辑】:祁晓瑜
【来源】:中国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