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 典型风采 > 正文
马希伟:群众身边的“和事佬”
2023-05-29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2023-05-29

  他,用炙热真情温暖一方土地,用无私付出守护家乡的安宁;他是矛盾纠纷的消融剂,是群众身边的“和事佬”,多年来累计捐款33万元扶危济困……他,就是一心为民的同心县司法局特邀调解员马希伟。2020年12月,马希伟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情法交融,调解中做到刚柔并济

  “请你们放心,调解员不是原告的朋友,更不是被告的敌人,他会用法律知识还你们公平公正……”5月22日,在同心县司法局调解室,马希伟正在调解一起矛盾纠纷,他的开场白让当事人充满信任。

  同心县司法局诉前人民调解室被该局命名为“老马调解室”,设在同心县法院2楼,成立4年来,65岁的人民调解员马希伟和其他3名调解员共调解矛盾纠纷3000余件,涉及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婚姻家庭、劳资等,帮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250万元,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头牌”调解员,

  马希伟个子很高,穿着合体的夹克衫,戴着一顶鸭舌帽,说起话来很温和。他是土生土长的同心人,曾任同心县司法局局长,在同心县检察院工作过,上学时学的是经济法,他知法懂法用法,干调解工作再合适不过。

  调解过程中,马希伟“刚柔并济”开展工作,成功调解了一件件困扰当事人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调解桌上,马希伟放着一本民法典,常常信手拈来解读相关法律条文,为双方当事人释法析理,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同时,他还自费购买了300本民法典无偿送给当事人,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用法律思维处理矛盾纠纷,不断提升自身法律意识。

  每次调解,老马都是“先讲法、再说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进行调解,然后再依据社会公德调处纠纷。当然,也有部分当事人对马希伟的调解结果不满意,走上诉讼程序,但判决结果却和马希伟拿出的调解方案大同小异。“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听老马的。这么一折腾,花了诉讼费不说,还耽误了不少时间。”事后,当事人心服口服。

  在同心县,像马希伟这样的人民调解员还有不少。全县51名人民调解员积极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时时刻刻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放在首位,用心用情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近年来,同心县做实县、乡(镇)、村(社)三级调解组织,推出“司法所+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特色调解工作法,打造“老马调解室”“老顾调解室”等品牌,全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情法兼顾,抓矛盾重点做调解

  “做调解工作,法、理、情,一样都不能少。”开展调解工作,马希伟有着自己的“调解经”。

  10年前,王俊秀老人在老伴去世后选择离家再婚,遭到7个子女的强烈反对,并终止了对母亲的赡养。2022年,王俊秀老人突发疾病,身边没人照应,而此时,她的再婚老伴已经去世。因联系不上老人子女,当地村干部把王俊秀老人送到医院,医院准备做手术却没有亲属签字,无奈之下,老人准备将子女诉至法院,并找到马希伟帮忙调解。

  马希伟认识王俊秀老人的7个子女,面对子女对母亲再嫁的不理解,他表示,再婚是老人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是触犯法律的行为。“早些年日子过得苦,你妈喂牛喂羊,辛辛苦苦把你们拉扯大。眼下,你们的日子过得好了,咋能不认自己的妈妈呢?”调解过程中,马希伟打出亲情牌,王俊秀老人的7个子女有所触动。最终,经过马希伟情法兼顾的耐心劝说,双方达成协议:每月子女们凑3500元作为王俊秀的赡养费,该起亲情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诉前调解中,马希伟遇到最多的还属经济纠纷。

  杜建军患有小儿麻痹症,靠拉货为生,他给当地一个老板长期拉货,对方欠9000元工资迟迟不予支付。为了追回辛苦钱,杜建军找到马希伟求助。马希伟听说过该老板,当着杜建军的面他给对方打去电话,要求该老板参加诉前调解。最终,该老板及时、足额归还了欠款。

  “老马调解室”不是马希伟“一个人在战斗”。人民调解员丁生福也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从事诉前调解工作2年多,调解工作经验丰富;再加上2名书记员,经她们整理的调解卷宗达3000余卷,每一起调解成功案件的背后,都有她们默默奉献的身影。老马坦言,“老马调解室”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这支给力的团队,离不开这方坚实的阵地。

  侠肝义胆,军旅生涯赋予为民情怀

  退休的马希伟,每个工作日都会骑着一辆电动车,从同心老县城家中出发,跨过清水河大桥,来到新县城的同心县司法局诉前人民调解办公室上班,风雨无阻。

  老马每个月有丰厚的退休金,子女们也有工作,常拿钱物孝敬他,所以很多人直犯嘀咕:“这个老马到底图啥?”但只要翻阅老马的家族履历就能找到答案——马希伟的父亲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三姐是全国民兵模范……

  老马的家乡同心县曾是红军西征总指挥部所在地,现有红色文化遗迹22处。前往诉前人民调解办公室的路上,老马骑车经过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时总会停下来,默默瞻仰英烈雕塑,牢记初心使命。

  “我是一名老兵,为人民服务是职责所在。”马希伟调解时的侠肝义胆,很大程度上缘于军旅生涯。说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老马一下子来了兴致,打着拍子连唱了好几首红歌,现场展示起立、正步走、匍匐前进等军事技能,在军旅生涯的熏陶下,马希伟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深沉而持久。

  一张存折,专为扶危济困

  “我每月捐助5位老人,解决他们的操心事。”说到这里,马希伟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在捐款这件事上,老伴、孩子都很支持。把钱捐给有需要的人,我心里特别舒坦、特别安心。”马希伟说。

  老马有一张存折,专为扶危济困。这些年,他拿出积攒下来的退休金、调解费、子女赡养费等共计33万元,资助42名学生完成学业,帮扶意外受伤群众4人,救助多个省(区)生活困难战友。

  老马不光出钱还出力,主动上门照顾20多名五保户、瘫痪病人,并守护其中两人走到生命尽头。2019年,93岁的苏仁(化名)患病无人照料,老马听说后主动上门,帮他洗澡、刮胡子、打扫卫生、跑腿办事……后来,老人卧床不起,老马更是悉心照顾、陪他说话,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盼头。“我这一辈子听说过雷锋、没见过雷锋,你就是活雷锋呀。”苏仁老人感动地说。

  在老人最后的日子里,他和马希伟以父子相称。临终前,老人要把23万元存款赠给马希伟,被他婉言谢绝。

  很多人请马希伟总结调解经验,他只讲了一句:“千说万说,首先还得讲良心。”马希伟从“心”出发,以不变应万变,调解合情入理,将情、理、法沁入人心,只有解开当事人心里的疙瘩,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开展调解工作以来,马希伟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法律十佳明白人”、学雷锋标兵等多项荣誉,无愧人民调解员这一称号。


【编辑】:祁晓瑜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