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聚焦 > 平安建设 > 正文
宁夏法院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创新融合发展“枫桥经验”和“马锡五审判方式”
2023-04-25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04-25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以“注重调查研究、方便群众诉讼、就地解决纠纷”为主要内容的司法理念和审判方式。“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词。二者一脉相承,新时代“枫桥经验”赋予“马锡五审判方式”更宽广的内涵。

  近年来,宁夏法院深刻领会“枫桥经验”精髓,提出创建“塞上枫桥人民法庭”的目标并强力推进,使人民法庭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切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及时化解,取得了积极成效。

  集合力,解纠纷于萌芽

  “法官你给评评理,他俩有什么理由不操心老母亲的生活起居?”在彭阳县草庙乡法官联系点,马某和2个兄弟因赡养母亲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声称要将二人告上法庭。一旁的轮椅上,老人含泪看着兄弟三人上演赡养闹剧,心里五味杂陈。

  见此情形,彭阳县法院草庙法庭驻点法官立即联系乡镇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共同调处这起矛盾纠纷。在多方释法讲情下,三兄弟最终认识到错误并握手言和,表示愿意共同赡养老人。

  草庙法庭立足职能定位,主动延伸司法服务,依托法官联系点,下沉司法资源,全面对接基层网格,将“诉源治理”与“多元解纷”相结合,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的诉前调解机制。2022年,该法庭参加联席会议24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31次,指导人民调解8次,新收案件较上年下降15.2%,诉源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全区第三批“塞上枫桥人民法庭”。

  自治区高院2021年提出创造富有宁夏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满足群众需要、彰显制度优势的司法品牌,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将全部基层法庭创建成为“塞上枫桥人民法庭”。目前已完成三批“塞上枫桥人民法庭”的评选和命名工作。

  抓前端,止纠纷于未发

  菌菇产业是永宁县闽宁镇的头号致富产业,保障菌菇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是永宁县法院闽宁法庭的一项重点工作。2020年底,福建某企业投资生产菌菇菌棒,由于资金链断裂,进厂务工的村民直到2021年6月都没有拿到劳务费。闽宁法庭接到案件后,多方联系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经过多次调解,35位村民顺利拿到自己的劳务费。

  闽宁法庭在原隆村、木兰村、黄羊滩农场设立法官工作室,在进村组、入农场巡回审判、调解纠纷的同时开展法律宣传、提供法律咨询;灵武市法院宁东法庭组建专业化调解团队,常态化“送法进企”,建立法官与企业点对点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风险提醒、纠纷调解等服务;青铜峡市法院小坝法庭主动融入地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扩大解纷“朋友圈”,精心打造“法庭+N”诉源治理机制;西吉县法院白崖法庭让法官走出法院、走进村组,定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努力打造“无讼乡村”;平罗县法院沙湖法庭充分发挥小网格诉源治理大作用,打造景区巡回审判亮点品牌;贺兰县法院德胜工业园区法庭深入企业提供对口法律咨询帮扶,营造诚信守诺的法治营商环境……近年来,全区法院基层法庭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赋予“枫桥经验”和“马锡五审判方式”新的时代内涵和宁夏特征,在推进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作出积极贡献。

  全区31个人民法庭全部入驻乡镇综治中心,共设立法官工作室65个、审务工作站91个、巡回审判点191个,成为宁夏法院最接地气的基本单元。依托法官工作室,基层法庭积极发动警官、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五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通过多部门协作,聚力联动,将矛盾纠纷引入非诉解决的“快车道”,近5年诉讼外化解纠纷8432起,诉讼内调解纠纷51408件,调解率超过40%。

  重强基,助推高质量发展

  “非常感谢法庭的帮助,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钱了。”在工地工作受伤的马某向银川市西夏区法院镇北堡法庭法官助理程建红表示感谢。日前,程建红下沉共享法庭常态化开展诉源治理工作,通过线上连接双方当事人,帮双方厘清责任、核算赔偿明细,讲清司法鉴定的法律风险、经济成本,成功化解一起提供劳务者损害责任纠纷。

  目前,宁夏法院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人民法庭办公办案系统接入四级法院专网,“互联网+诉讼”模式得到进一步深化。

  “通过运用网上立案、在线调解、远程视频接访等科技手段,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群众得到了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自治区高院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全区法院投入1.06亿元,新建改建迁建人民法庭20家,法庭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五小”功能全覆盖,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提高。


【编辑】:祁晓瑜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