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聚焦 > 法治建设 > 正文
宁夏持续深化“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建设
2024-02-08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2024-02-08

  深化基层法治建设。系统构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统筹、村(社区)“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支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体系。闽宁镇等3项基层工作经验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乡村治理中心建立“多中心合一、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运行模式,实现“人民调解+信访+仲裁+公安+司法+审判+检察”七部门联动解决村民遇到的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平罗县法院姚伏法庭法官现场释法明理,司法所工作人员居中调解,化解了姚伏镇某村村民与村委会之间因惠民工程引发的纠纷;吴忠市红寺堡区检察院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共同调查核实,逐月逐项核对账目,通过支付令、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的方式保障农民工工资“落袋为安”;贺兰县公安局德胜派出所主动延伸服务全区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以“一企一警”“警企座谈”“便民惠企”等多种形式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西吉县将台堡司法所坚持每年开展“开学第一课”、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在身边等法治讲座,鼓励广大师生树立法治观念,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023年,宁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基层法治“底盘”,持续深化“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建设,筑牢平安阵地,守护百姓“稳稳的幸福”。

  下沉力量

  将矛盾化解在百姓家门口

  “我从2021年开始,一直给这家公司供应滴灌带,索要货款好多次,他们却一直拖欠。”2023年8月18日,在永宁县法院闽宁法庭,永宁县黄羊滩某滴灌设备经销部经营者马亮(化名)像倒豆子一样,把这些年的委屈说了出来。

  考虑到被告公司注册地就在闽宁镇某村,闽宁法庭认为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效果会更好。

  经验丰富的特约调解员随后召集原、被告双方,共同核对上千条交易往来账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核对,固定彼此认可的货款数额。从利害关系、欠款时间、双方权益等方面入手,调解员给原、被告双方做思想工作,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法庭当场对调解结果进行了司法确认。这场拖了2年多的企业纠纷在一天内得到了解决。

  “近年来,我区各级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出台加强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降低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全区555家基层治理单位、301个特邀调解组织、1809名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进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全覆盖。”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群众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除了法院,还有一抹“检察蓝”。

  泾源县泾河源镇泾光村村民秦某与赵某因家禽糟蹋农作物引发斗殴,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泾源县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致人伤害的秦某。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加之受害人赵某脾脏破裂是在5天之后,不能完全断定是秦某所为。”检察官者兰认真审查案卷后认为不批准逮捕。

  “如果简单机械地按照法律程序,侦查机关无法查清事实,犯罪嫌疑人秦某将逍遥法外,被害人赵某也将自己承担2万余元医疗费。”随后,者兰多次走访双方当事人,对双方进行劝导。最终秦某向赵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医疗费1.2万元,赵某认识到自身过错表示不予追究。

  宁夏检察机关坚持检察官包案化解,带头解决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形成了银川市“枫桥12309”、吴忠市“五心”工作法、固原市“能听证、尽听证”、惠农区“双助理”联动工作机制助力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既解群众“法结”又解群众“心结”。

  力量下沉、主动赋能,在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引下,宁夏政法系统打通“塞上枫桥”基层法治“最后一米”,让群众带着诉求来,揣着满意走。

  依靠群众

  共绘基层法治“同心圆”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寂静的巷道里传来欢快的歌声,这是“叮叮当”义务巡防队的标志性歌曲。

  2021年12月起,中卫市公安局沙坡头区分局镇罗派出所联合康洁为民环卫工程有限公司组建由60人组成的15支“叮叮当”义务巡防队,有效缓解派出所警力不足、治安防范和服务群众滞后的难题。

  去年4月,镇罗镇河沟村2队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派出所将案情发送至巡防队微信群后,负责河沟村巡防工作的队员很快发现本村无业人员倪某某在被盗人家附近闲逛,有作案嫌疑。民警经过侦查后将倪某某抓获,倪某某交代了作案事实。2年来,巡防队积极协助民警破案,提供破案线索12条。

  从“控面稳局”向“深耕善治”转型,宁夏公安紧扣“改革”二字积极探索,将加强派出所工作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行社区警务“1+X+N”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在全区591个一类警务室中组建由1名社区民警带队,辅警、网格员、警务助理、禁毒专干、司法调解员、警务联络员、治保积极分子等组成的社区警务团队,在1918个二类、三类警务室中推行由驻村民警、辅警、警务专干、治保队员、义务巡防员等组成的农村警务团队,共同开展基层治理、巡逻防范等工作,民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有话语权和协调力。

  宁夏化解矛盾纠纷的社会力量,不只有机警的“叮叮当”,还有热心的“和事佬”。

  去年夏天,青铜峡市裕民街道办事处东街社区的王菊娟通过“谝闲传”化解了一起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

  居住在青铜峡市龙海花园的李某,因为门前菜园蔬菜丢失与邻居发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小区物业多次调解未果,王菊娟知道后,主动当起“和事佬”,顺利化解矛盾。

  成立于2020年4月的“东街大妈”志愿服务队,由辖区60岁以上的热心大妈组成。她们每天戴着红袖标,和物业人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共同担当起邻里互助员、文明劝导员、民情收集员、安全巡防员、平安宣传员和纠纷调解员等角色,成为古峡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人民群众是基层法治的“源头活水”。自治区司法厅依托人民调解“四张网”,在楼院、村组设立人民调解信息员,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大学生等加入调解志愿者队伍,坚持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组织开展“拉网式”“滚动式”矛盾纠纷排查,及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

  创新机制

  破解群众棘手难题

  “感谢法院的为民初衷,要不是法院和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耐心细致地斡旋调解,我们企业很难从上千件系列诉讼案件中抽身。”2023年8月,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的西夏区法院知识产权“枫桥式共享法庭”成功化解1100件交房纠纷,涉案企业负责人向法院表示感谢。

  该案涉及逾期交房业主1100余户,法庭联合西夏区委政法委、住建局、司法局、物业办等部门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业主和涉案企业达成一致意见。

  “集企业法律咨询、涉企风险研判、合同纠纷化解、案件诉前调解、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法治工作站,解决了群众多跑路、跑无用路的窘境。”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全科工作站”开进企业和群众中间的做法,可以让老百姓“进一家门,解百家难”。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协调出台实施意见推进区、市、县(区)、乡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网格管理精细化运转,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用体系,提升基层法治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区共划分19283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2510名,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100%,在基层法治中有效实现固本强基。如今,17大类88种矛盾纠纷化解业务在综治中心实现统一受理、归口管理、分流转办、依法处置、督办监督、线上考核。

【编辑】:王锌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