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心县检察院利用大数据对比,发现一位智力二级残疾的被害人,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并为其发放了国家司法救助金。
该院在通过数字比对式挖掘司法救助线索过程中,发现买某某为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害人近亲属,智力二级残疾,买某某平时依靠其父亲(死于交通肇事的被害人)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因肇事者未向被害人近亲属进行赔偿,买某某的日常生活无以为继,生活陷入困境。该院确认买某某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于是主动联系买某某所在村部工作人员,告知司法救助政策,引导村上负责其生活起居的亲属,帮助其提交国家司法救助申请。
为尽快发放救助金,解决被救助人的生活困难问题,该院简化办理程序,通过视频沟通、邮寄申请材料、在线转账支付等方式,缩短办案时间,立案至发放救助金仅用了5天时间。通过在线提交、在线审核、视频连线以及下乡走访、大数据核实,高度浓缩了在途时间,让救助金得以更快、更及时到达被救助人手中。
同心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拓展工作场景,一方面搭建线索发现平台,整合民政、残联、公安、检察、乡村振兴局等多方数字资源,通过数据碰撞、要素筛查、关联分析,排查被害人及依靠其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为残疾人的司法救助线索;另一方面将积极建立“检残”司法救助线索移送机制,和残联加强信息互通、就业援助、心理干预等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提升对残疾人的救助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