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聚焦 > 法治建设 > 正文
推进基层“大治理” 守护百姓“小幸福” 宁夏用平安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破题
2023-08-08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2023-08-08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近年来,宁夏从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破题,在智慧治理、共建共享、法治保障等“大平安”理念下建立一系列长效治理机制,形成了民富民安并进、和谐发展共赢的良好社会局面。

  “红色引擎”激活“神经末梢”

  “刘警官,这是我刚买的馍馍,美得很,你带回去尝尝。”谈笑间,张大叔还分了一袋给身旁的邻居李大叔。刘艳看着这对“欢喜冤家”,微笑着摆摆手婉言推辞。不久前,这对“欢喜冤家”还因为种菜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在刘艳和“和谐大叔”的调解下,两家和好如初。

  刘艳是永宁县公安局闽宁派出所原隆村警务室社区民警,50余本记得密密麻麻的“民情日志”,使她成为辖区治安的“活地图”。受到“和谐大叔”调解组的启发,刘艳依托“石榴籽”警务室创建,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发动更多力量共同开展群防群治,组建“原隆红”义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创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治理模式。

  如今在原隆村,“和谐大叔”和“原隆红”义警队员发现谁家没锁门,就在巷子里喊一嗓子;听见夫妻吵架,就进去劝劝……他们已逐渐发展为村里的安全宣传员、巡查员和信息员,“情况明、人脸熟、经验足、办法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也让乡村治理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政法机关如何通过依法履职,化解争议,彰显公平正义,让社会更加和谐有序?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解题思路”——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闽宁镇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建立镇党委为核心、各村居为实施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基层治理机制,将全镇划分为1个一级网格、6个二级网络、89个三级网格,组建7支网格化队伍,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同时,扎实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打造“家门口红色学堂”“党建赋能·旗红园兴”“党旗红·玉蔬鲜”等基层治理品牌,推动治理能力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全镇网格员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50件,化解率98%;未发生影响全镇安全稳定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源头预防提升治理能力

  见到来回访的中宁县法院特邀调解员,陈某心存感激,也觉得不好意思,“谢谢你们解开了我的心结,维护家庭需要双方的包容和理解,今后我们会关心彼此,共同承担起照顾孩子、家庭的责任”。

  陈某与妥某自由恋爱2年后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双方感情一直很好,育有一儿一女,最近由于妥某外出务工疏于对家庭、孩子的照顾,引发不少矛盾。能否让产生“裂痕”的家庭回到从前,陈某没了主意,希望司法部门为她主持公道、修补“裂痕”。

  “你们夫妻双方感情基础稳固,而且孩子年龄还小,如果申请离婚一判了之,那对你们家庭的损害无法挽回。”中宁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审核立案材料后,告诉陈某,法院特邀调解员经验丰富,可以“对症下药”。

  调解当天,陈某坚持要求离婚,言语中充满对妥某的不满和对婚姻生活的失望。面对妻子强硬的态度,妥某红着眼睛诉说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妻子的亏欠,不愿意与陈某离婚。

  特邀调解员从生活、责任、压力等多个角度反复劝导,引导双方当事人重温彼此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在对婚后生活的点滴回忆中,双方都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流露出对家庭的不舍。最终二人和好如初,并承诺好好养育孩子。

  近年来,中宁县以纾忧解惑促和谐家风、多元联动促源头治理为目标,探索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切实筑牢家庭婚恋纠纷排查化解防护网。

  “我们每年通过各类活动,加强婚前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弘扬和谐家风,用德治教化培育家风,强化源头预防纠纷;成立13个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54个妇女儿童维权站,配备近300位经验丰富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化解家庭婚恋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7.4%,同时吸纳1255名热心群众组建‘警保联控’‘三原色’义务巡逻队等平安志愿队118支,入户走访群众5000余户,调处婚恋纠纷成功率达99%,通过自治及时消除矛盾化解纠纷;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多形式法治宣传,多元化法律服务,专业化家事调判,用法治定分止争,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婚姻家庭纠纷。”中宁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协同治理创新制度机制

  最近一段时间,西吉县马建乡的马先生见到自己的堂侄开始主动打招呼了。然而3年前,二人却“互不待见”。2020年,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双方对彼此的土地重新划分都有意见;2022年,双方又因土地亩数不清和道路通行发生争议。

  “问题久、说不清、难调解、啃不动”是村委会给这起纠纷下的“定义”。西吉县公安局马建派出所启动基层治理“1133”工作机制,联合马建乡综治中心、司法所、震湖法庭、村委会共同调解。经过努力,双方就土地确权面积、争议地块划分、道路通行问题等达成协议,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叔侄二人冰释前嫌。

  “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法律顾问经常到公共法律服务室值班,接待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指导协助村里开展好各项工作,简易纠纷就可以在村里调解完成。”西吉县火石寨乡小红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罗小刚为功能型党组织服务老百姓点赞。

  西吉县创新实施建强1个功能型党支部,用好1个综治中心平台,健全排查、化解、考核3项机制,建立问题、责任、整改3张清单的基层治理“1133”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激活基层治理每个细胞因子,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散、梗、推”的难点堵点。2022年,西吉县电信网络诈骗发案量同比下降18.5%,刑事案件发案量同比下降9.2%。

  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基层治理才能产生更大效力。我区不少地方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其中既包括参与主体的多样,还包括治理方式的系统协同。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针对辖区一些矛盾纠纷时间跨度长、化解难度大的特点,推行“三官一顾问+N” 矛盾纠纷多元治理新模式,即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仲裁员、公证员、村干部、老党员和乡贤等定期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问诊—会诊—复诊”,切实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诉前。该做法获评2022年宁夏政法机关十大创新亮点工作。

  科技应用激发治理效能

  “杨阿姨,您今年的养老金认证了吗?”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仁和社区网格员宋媛媛在居民杨风英家走访,放心不下,随口问了一句。

  “小宋,我最近腰腿不舒服,还没来得及去社区认证呢。”

  “我来帮您。”宋媛媛拿出手机,通过“社区E通”App将信息上传至大武口“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杨风英的困难迅速得到解决。

  衡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近年来,基层治理智能化逐渐向系统性、协同性和集成性发展,加速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19年,大武口区启动“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统筹指挥处置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应急突发等各类社会治理事项,累计共享数据资源2800余万次,真正实现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有效衔接、高效运转、数据共享共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据统计,该平台已办理各类事项66343件,办结65844件,办结率达99.24%。

  “最近刮大风,网格员发现楼栋顶层沥青毡被掀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时拍照上传至后台,问题不到3个工作日就得到了解决。”银川市西夏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顾事情解决的经过,“从以前工作人员层层汇报,到‘网格员拍照上传—后台派遣—部门解决—网格员反馈’的闭环治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层治理+智慧城市=便捷高效。疫情期间,一名藏匿于西夏区某社区的涉案5000万元的诈骗犯罪嫌疑人落网,让他落入法网的,是“数字西夏”。数据库显示,该嫌犯所在单元有30人,但当天做核酸的只有29人。“数字西夏”平台核对后将信息推送给社区工作人员,提醒其及时核查,最终发现该嫌犯。

  2021年,西夏区紧扣“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主题,搭建“数字西夏”平台,整合“一云、一网、一平台”即云资源中心、智慧城市承载网、综合管理平台,探索“大联动、微治理、优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该平台纵向连接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横向连接西夏区52个部门单位、64个社区和18个村,实现了基层大事一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初步设想。

  “塞上枫桥”加码幸福生活

  “如果不是调解员和村干部多次及时介入调解,不知道我们两家的纠纷还要闹到什么时候。”张某感慨地说。

  2023年4月,家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红海村的张某与邻居王某因宅基地地界不清产生纠纷,专职人民调解员多次开展调解,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一直无法达成协议。鉴于该纠纷的复杂性,专职人民调解员随即上报至红寺堡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由工作站协调联动综治中心、村“两委”开展调解,同时邀请村(居)法律顾问现场指导并提供专业化法律建议。经多方合力化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今年以来,我区创新开展“塞上枫桥”调解品牌提升行动,通过创建司法所“一所一品牌”活动,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提档升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宁夏建设等工作,结合各自特点和优势,突出重点,找准定位,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成效凸显的为民服务品牌。

  以西夏区为例,该区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调解组织”为目标,建立县乡村三级“一站式调解中心”,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模式,最大限度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聘请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法学教授等86名人民调解员,以常驻、按需、巡回3种模式进驻法院,携手打造“老王说和室”“老肖调解室”“柳发蓉调解室”等多元解纷调解品牌,接受法院指派调解案件,发挥专长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党建+司法行政”工作模式,吸纳618名有经验、有威望、有技巧的老党员、小区能人、老法官等群体组建金牌调解员队伍及人民调解专家库,培育选任12名金牌调解员在各镇街轮班,为人民群众提供“点单式”纠纷化解服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目前,西夏区共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4个、各类调解组织126个,累计参与矛盾纠纷排查4800余次,调解纠纷11635件,调解成功率达95%。


【编辑】:祁晓瑜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