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聚焦 > 法治建设 > 正文
中宁法院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乡村振兴
2023-03-15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2023-03-15

  三月的黄河岸边,沉寂一冬的杞乡大地逐渐热闹起来。3月10日,种植户丁某站在中宁县石空镇立新村的田埂边,看着旋耕机、播种机在田间忙碌穿梭,心中充满了对丰收的憧憬。想起前几天的糟心事得到妥善解决,丁某紧紧握住中宁县人民法院石空法庭庭长李玮的手说:“要不是你们来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我这一年的收成可能就要付之一炬。”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离不开司法的服务和保障。2023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法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今年工作报告亦提出“要强化与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等各种解纷力量的衔接协同,积极研判矛盾纠纷发展态势,促进基层纠纷早发现早解决”。近年来,中宁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民生工程”为抓手,把司法惠农贯穿在每一个环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多元解纷建设深度融合,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护航“三农”。

  以法为尺,丈量田间正义

  当下,正值春耕关键时期,可青铜峡市峡口镇沈闸村七队村民丁某却愁容满面。原来,丁某与石空镇立新村村委会签订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租期自2018年至2023年年底,合同约定将立新村180户群众402.55亩土地流转出租给丁某经营,亩均承包费为700元/年。村委会为维护村民权益,根据全县土地流转费涨幅的实际,与承包人协商先后调整了两次土地租金,目前亩均承包费为900元/年。

  然而就在丁某准备春播时,却遭到29户群众的阻拦。3月4日,在村委会给群众做工作无果的情况下,丁某和村委会代表来到中宁县人民法院,请求法院“评评理”。

  农时不等人。中宁县人民法院立即召开由辖区法庭庭长、立案庭长及相关人员会议,研究化解方案,抽调人员和保障车辆。同时,就此事向石空镇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当晚便成立了由中宁法院、石空镇政府、乡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立新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化解工作组。

  “要从情理上分析春耕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劝导农户换位思考;从法律角度分析合同的有效性及相对性,告知农户违约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3月5日一大早,联合化解队伍进驻立新村,在集中讲解入户工作方法和要求后,6个入户化解工作组分别前往29户农户家开展调查、调解、普法工作。

  经过梳理,此次纠纷的症结在于,立新村一村民王某想承包耕种土地,已向部分村民私下支付了土地承包费,甚至还高于原包人丁某的承包费。为达目的,王某这才鼓动村民阻挡春播。得知此信息后,一方面,6个化解组继续入户,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工作组找到王某,指出其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在认识到自己做法失当的同时,王某表示愿意配合去做群众的工作。经过一天的努力,难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丁某顺利开始了春耕生产。

  “近年来,我们多举措提效诉调对接,多元解纷工作驶入了‘超车道’。”中宁法院院长张广平告诉记者,中宁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多元解纷格局,与工会、妇联、商会等签订《诉调联动纠纷解决机制合作协议》,畅通渠道,进一步扩大多元解纷“菜单库”“朋友圈”,与仲裁委实现“总对总”对接,将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均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形成“线上受理+线上调解+线上确认”的全流程解纷新模式,切实减少了诉讼案件增量。近3年来,中宁法院通过诉前联动化解矛盾纠纷5023件,当庭履行2134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24万元、申请执行费8万元、诉讼代理费18万元。

  以法为剑,护农情利民心

  “出门打工不容易,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近日,来自贵州省的王某等85名农民工通过视频向中宁法院法官表达了感谢。

  去年6月,王某带领来自贵州省的80多名农民工到中宁县陈某的枸杞种植基地采摘枸杞,双方约定当季一茬采摘结束后即支付工资。然而在农民工采摘枸杞4天之后,陈某未按约定支付采摘费。

  案件诉至中宁法院之后,该院迅速委托驻法院特邀调解员进行网上调解。

  “刚开始,双方当事人各说各理,一直僵持不下。”调解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电话沟通。

  “农民工打工,十分不易,他们有的家庭还等这笔钱救急呢。”经过耐心细致地开导,被告同意全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推行网上立案、网上开庭、云端调解、跨域立案……中宁法院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诉讼便利,有效降低当事人诉讼活动成本,不断将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去年以来,该院畅通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诉讼“绿色通道”,快调、快审、快执追索劳动报酬、抚养费、赡养费、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223件,审结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案件108件,发放司法救助金95万余元,依法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0件。

  群众利益无小事。多年来,中宁院始终秉承司法为民理念,以诉前化解助推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提升,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诉前调解方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以法为光,驱散云烟雾霭

  2015年,陈老太的儿子给雇主张某开挖机,干了数月后,工资却迟迟没有兑现。一天,陈老太的儿子在回家途中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为了替儿子讨回工钱,老人从此走上维权之路。但由于被告并没有与陈老太的儿子签订过劳动合同,被告也不承认双方之间存在用工关系。

  去年8月,手里毫无证据、到处碰壁的陈老太走进中宁法院求助。听着老人的诉说,法院特约调解员周佳添加了被告张某的微信。虽然对方一直声称已将工钱全部结清,但周佳却从未放弃,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张某发送问候或祝福的信息,或者把一些拖欠工资的典型案例、法律知识解答推送给张某,并告诉陈老太丧子之后的生活苦境,以期打动张某。

  3个月后,被告张某态度转变了许多,在微信中承认拖欠陈老太儿子劳务工资2800元未付。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张某主动打电话给周佳,说经历过亲人的病痛后,他理解了陈老太的处境,表示愿意支付这笔钱。拿到久违的2800元工资,陈老太满含眼泪地说:“我就是想为儿子讨个公道,感谢法院一直没有放弃。”

  近年来,中宁法院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大力推进“三进”工作,五个基层法庭在全县共设置巡回审判点14个、审务工作站19个,在10个乡村开展“无诉品牌”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构建起以人民法庭为中心、巡回审判为纽带、法官服务点为触角的便民诉讼服务体系,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服务送到家门口,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目前已对接34个调解组织、48名调解员入驻调解平台,已成功委派化解矛盾纠纷205件。


【编辑】:祁晓瑜
【来源】:中国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