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聚焦 > 法治建设 > 正文
西吉法院把“枫桥经验”植根群众心中
2023-02-14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02-14

  2月10日,大雪后的南部山区道路湿滑、出行艰难,但阻挡不了西吉县法院白崖法庭法官现场办案的脚步。

  “和群众约好今天实地勘验、测量并现场调解,不管什么天气,都不能爽约。”法官马红哈了哈冻红的手说。这是西吉县法院基层法庭将“枫桥经验”植根群众心中,司法为民,化解矛盾纠纷的缩影。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白崖法庭辖区山路崎岖蜿蜒、群众居住分散、社情民意复杂、案件数量较多。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和多元化的群众诉讼需求,白崖法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精准总结,探索形成融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村民组织等力量于一体的矛盾纠纷“多力联调”诉源治理新模式。

  2022年8月25日,白崖法庭联合律师事务所、派出所等成功调解处理了10起农民工工资案件,及时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018年4月,西吉县偏城乡某合作社为完成除草作业,雇用马某某等10人为其提供劳务。除草工作结束后,经多次催要,该合作社拖欠工资未付,马某某等10人诉至白崖法庭。法庭干警核查起诉材料时,发现大多数人没有准备起诉状,无法立案。承办法官联系正在白崖法庭办案的宁夏顺悦律师事务所律师,免费为10名农民工代写了起诉状。收案后,承办法官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联系合作社负责人,组织10名农民工与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对账调解。最终,经过“多力联调”,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在“多力联调”实践过程中,白崖法庭将诉前引导、诉调对接、司法建议有机结合。2022年,该法庭共受理案件481件,结案475件,结案率98.75%,诉前化解纠纷371件,调解撤诉率78.1%,形成源头预防、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的分层递进前端治理格局。

  便捷司法送到群众“家门口”

  一屏、一线、一终端,建设在各乡镇的“微法庭”翻越沟壑,连通村庄、乡镇和4个基层法庭,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基层治理之花在山区绽放。

  “没想到法院在村上设有法庭,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真是太方便了。”一起邻里纠纷的当事人哈某对西吉县法院兴隆法庭法官连声称赞。

  哈某与马某都是西吉县兴隆镇单南村人,哈某的耕地与马某的宅基地相邻,以地埂为界。2022年7月15日,因连降大雨,哈某的耕地被山洪浸泡冲刷,造成部分地埂塌陷,给马某的房屋带来潜在危险。马某告知哈某和村委会后,次日将地埂上滑落的泥土清除,但哈某认为马某破坏了原有地界,遂提起诉讼,要求马某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并恢复原状。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联系村委会,在该村“微法庭”就地开庭调解。经庭前听取意见和交换证据,双方对新地界的划分有争议。承办法官与村委会负责人一起实地勘测,耐心向双方宣讲政策和法律法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双方握手言和,就地界及相关权益达成调解协议。困扰双方当事人和基层组织数月的矛盾纠纷最终得以实质性化解。

  2022年,兴隆法庭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753件,结案750件,结案率99.6%,通过“微法庭”指导调解纠纷57件次,化解矛盾纠纷46件次,开展法治培训3场次,受众160余人次。

  科技智慧飞入百姓家

  当前,农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西吉县法院新营法庭充分利用数字科技手段,线下线上多种渠道组织开展调解,提高办案效率。利用人民法院“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借助网络和调解平台的音视频调解对话功能在线开展“云庭审”,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司法确认和制作调解协议等业务在互联网与法庭专网之间实时自动流转,努力让群众解纷“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

  2022年9月26日,新营法庭法官通过“云庭审”方式,审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原告张某驾驶摩托车与被告李某驾驶的货车发生碰撞,导致张某受伤住院,经诊断为脑部严重受伤。双方私下协商未果,诉至法院。受理案件后,一边是原告等待医疗费治疗,一边是被告要求重新鉴定、案件中止,案件处理过程中,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当事人无法出庭,承办法官遂通过“云庭审”审理。经过承办法官2个多小时就赔偿内容、方式进行调解,最终,双方一致同意调解结果。

  家住西吉县火石寨乡的原告马某与福建厦门女孩李某2017年1月结婚,婚后在福建打工生活。后双方发生矛盾,2019年12月开始分居,马某回到老家,李某仍在厦门生活。2020年4月14日,马某诉至法院,要求与李某离婚,李某不能到庭参加诉讼。新营法庭法官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指导双方打开“智慧法庭”微信小程序,与双方视频对话,开展法庭调查。最终,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并在笔录上签名确认。

  2022年,新营法庭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476件,结案474件,通过“云平台”指导调解纠纷86件次,化解矛盾纠纷69件次。

  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无论大案、小案,只要群众需要,我们都要认真办好。”西吉县法院震湖法庭法官杨晓亮说。

  2022年8月,刘某家门口公共巷道埋设的自来水管道破裂,自来水大量外溢,导致刘某家庄院地基明显沉降,房屋及阳台过道出现大小不同程度的裂缝。损害事故发生后,刘某第一时间打电话向水管所反映情况,水管所派员抽干水表检查井内积水后发现系供水主管道破裂所致,准备维修破损管道时遭到刘某阻拦,要求先赔偿房屋损失,再维修受损管道。双方争议较大,起诉到法院,震湖法庭受理该案。承办法官与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地基沉降和房屋墙体裂缝情况,确定损害原因,耐心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析理。经现场调解,被告六盘山水务公司承诺赔偿刘某房屋损失3万元,刘某接受调解结果,不再阻拦工程维修。

  作为“塞上枫桥人民法庭”,震湖法庭不断丰富“枫桥经验”内涵,深化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诉前调解不断提升群众和谐、幸福指数。2022年,该法庭共收案547件,结收比99.27%,调撤率67.28%,无超审限案件、无错误发改案件、无信访投诉。

  “为了有效解决基层各类矛盾,西吉县法院在辖区4个乡镇建立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张撇村‘无诉乡村’。通过‘法官+调解员+律师+网格员’的调解团队,充分发挥调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势,最大限度减少双方的对立情绪,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国模范法官赵啟喆说。

  近年来,西吉县法院持续加强基层法庭建设,不断优化区域布局、统筹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诉讼,进一步提升基层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兴隆、震湖、新营、白崖4个基层法庭全部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塞上枫桥人民法庭”称号。

  “我院将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跟新时代人民司法赋予的新要求、新机遇,争取在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上有新作为,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上有新成效,擦亮‘枫桥经验’新名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让西吉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团结奋斗。”西吉县法院院长李军说。


【编辑】:祁晓瑜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