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银川两级法院发挥审判职能,把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措施落到实处,把为民办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兴庆区法院:共享法庭畅享司法便捷
银川市兴庆区法院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参与纠纷化解,搭建“法院+医调委”共享法庭,线上开展法律咨询、司法确认、视频调解、联调联处等工作。整合专业解纷平台,共享法律资源、法院智慧、法治力量,让人民群众畅享“智慧司法”的便捷。
“谢谢法官,没想到案子这么快就能了结。”近日,一起医疗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向法官表示感谢。
患者在某医院就诊,病情恶化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认为医院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遂诉至兴庆区法院。为妥善化解医患矛盾,征得双方同意后,法官委托医调委线上共享解纷力量,并组织法官、调解员、医方、患方开展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及时履行赔偿义务,患者家属主动申请撤回起诉。
近年来,该院运用“共享法庭”屏、线服务平台,融合数智资源开展调解,使化解矛盾突破地域、人员、专业限制,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金凤区法院:化解千万标的额案件
“上述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本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近日,在金凤区法院民一庭法官王静的主持下,一起标的额1000余万元的建设工程案件妥善化解。
该案中,原告于2016年与浙江某建设公司签订合同,承包由宁夏某公司发包的某工程。2019年4月,原告完成施工并将工程交付浙江某公司,但原告迟迟未收到被告公司支付的工程款。原告遂将浙江某公司、宁夏某公司起诉至金凤区法院,要求浙江某公司支付工程款及逾期付款利息1000余万元,并要求宁夏某公司在欠付工程款的范围内承担支付责任。
接手该案后,法官王静积极与原被告双方进行沟通。在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陈述后,承办法官认为,虽然该案标的额较大,但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原被告双方对证据均无异议,可通过调解方式化解该案。最终,经过多次调解,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告放弃部分诉讼请求,被告浙江某公司分期支付原告工程款,被告宁夏某公司在欠付工程款的范围内承担付款责任。该案从立案至结案历时35天,大大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西夏区法院:“法官巡驻社区”活动常态化
近年来,西夏区法院以务实作风助推“法官巡驻社区”活动常态化开展,精准施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院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建立9个审务工作站联系点,与辖区镇街进行一对二联系(对接镇街、对接村及社区),实现82个镇街、村(社区)“法官全覆盖”、司法服务基层“全覆盖”。
开展“法官巡驻社区”活动过程中,各审务工作站结合审务工作站实质化运行工作机制,与派出所、司法所建立工作对接机制,加强与所在各街镇政法委员、派出所、司法所主要负责人、所驻社区及村委会相关负责人、综治专干及网格员的沟通交流,确保日常联系服务不间断,确保线上联系通道畅通。多方协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共同交流和探讨基层服务经验、方法,进一步提升人民法院服务基层、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全覆盖。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对接基层解纷组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构建分层递进、源头化解矛盾纠纷路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在线诉调对接工作,形成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主线,以道路交通、婚姻家庭、消费者权益、劳动争议、物业供热等纠纷解决平台为支线,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在线多元解纷平台体系,将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做到基层解纷力量全覆盖、数据联通、功能统一、业务协同,实现预警、分流、调解、化解、司法确认等在线多元解纷“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