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聚焦 > 队伍建设 > 正文
兴庆法院获评“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2023-01-12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2023-01-12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命名全国100个法院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银川市兴庆区法院名列其中,是我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法院。

  最高法在全国法院部署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以来,兴庆区法院按照创建活动要求,对标3个目标、5个标准,推出一批实招硬招新招,推动创建活动走向深入,将更多司法实惠让利于民。

  该院党组深入乡镇街道、行业组织专题走访调研,召开3次“开门纳谏”座谈会,了解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结合实际梳理出重点突破的16个项目、个别攻坚的7个项目、具体推进的33项工作,全方位推进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召开6次推进会议安排创建工作,在宁夏法治报等媒体公布94个典型案例和30期经验做法,编印《“为群众办实事”故事汇》,把司法为民落实到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环节。

  创建“兴·青年”党建品牌,联合北京大学、月牙湖乡等单位开展青年理论学习读书会8期,举办干部政治轮训班2期,开展“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及“两个违规”专项整治,梳理完善72项制度并形成制度汇编,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分类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常态化开展“法官讲堂”“执行大讲堂”,提升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升干警司法能力。

  统筹发展与安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成果显著,处置涉案财产1.16亿元,实现“案件清结”“黑财清底”。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妥善审理华城实业公司等破产案件10件,涉案金额32.12亿元。落实“六稳六保”要求,采取“活封”“活扣”措施,盘活宁港城等7个烂尾楼工程,涉及金额36亿元。强化执行措施,设立“执行110”24小时热线,建立自动履行激励机制,拓展“法拍贷”业务,协助竞买人贷款297万元,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69.54亿元,“家常味”执行直播得到70个地区420余万网友的围观好评。“三箭齐发”形成雷霆反诈声势,开展反诈宣传24次,公开宣判涉养老诈骗案件1件,守好人民群众“养老钱”“保命钱”。

  聚焦群众对案件高质效的司法需求,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成立民事、刑事、执行21个速裁团队,审理全院60%的案件,实现简案快审、普案细审、繁案精审。开展清理旧存积案及“去存量、遏增量、抑变量”专项活动,清积率达98.45%,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案件质量和效率位于全市法院前列。树牢“一件事”思维,法官入驻矛调中心,整合各方资源,从源头化解案件585件。将即时清结率纳入人民调解及审判指标考核体系,即时清结案件1769件。在全区率先引入公证参与审判辅助事务,成立司法辅助事务中心,送达案件27281件,排期开庭15727件,公证调解案件174件。

  创建9个“无讼社区”,大新镇7个“无讼社区”案件数量从3年前的219件下降到2022年的35件,大新法庭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塞上枫桥人民法庭”。深入社区、企业开展法治宣传63场次,受众近3万人次,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强化智慧法院服务水平,让群众共享司法改革和科技进步的红利,优化升级“二厅二中心”,实现现场立、自助立、就近立、网上立的“一站式”诉讼服务,网上及跨域立案3933件,线上保全146件。“云间易审”线上审理案件694件,人民调解平台在线化解矛盾纠纷7373件。

  深化“法院+”“五位一体”诉源治理工作格局,引入物业、银行业等10家行业机构,进驻“石榴籽”人民调解室,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室,在乡镇街道设立法官社区工作室,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防化解纠纷网格,诉前化解矛盾纠纷5353件。深化“法院+妇联+婚调委”专业化家事审理模式,诉前委派调解成功355件,成立少年家事“心向少年 爱驻家园”志愿服务队,设立36名法治副校长,发出全区首例《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被共青团中央、最高法评为“青少年维权岗”“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全面建设“共享法庭”,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格局。报告兴庆区委出台《兴庆区落实建设“共享法庭”进一步完善“诉源治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运用“123456”工作法提前预警、主动介入化解纠纷1528件,参与信访法治指导11次,涉及百余人,把司法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


【编辑】:祁晓瑜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