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把司法服务群众缩短到“最后一公里” 这家法院让“小法庭”发挥“大作用”
2023-12-13    来源:吉林长安网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12-13

  人民法庭作为法院的“神经末梢”,身处基层,承担着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人民法院下辖合心、西新两个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坚持能动司法

  为社会高效能治理增添法治亮色

  诉源治理的关键在于从源头治“未病”,而将司法服务前置,是法庭协助治理的重要手段。两个法庭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发动多方力量参与到纠纷化解中来,打造“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各综合治理部门”的联动解纷模式,同时,将司法宣传、矛盾排查融入日常,把纠纷吸附在诉前。目前,两个法庭辖区内共创建4个“无讼社区”“无讼村屯”。

958491513f1448799ddc57619e3addd5.jpg

  年初,辖区合心、城西两镇按照市、区统一部署集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清收工作,合心法庭主动融入诉源治理,与纪委、镇政府相关部门、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清查清收中遇到的因履行承包合同、租赁合同等产生的纠纷进行调解。王某承包的土地就在此次清收范围内。1998年,王某与村委会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书,现在不仅协议已经到期,而且王某还拖欠15年租赁费5000余元。村委会主张将王某土地收回并追缴欠付的租赁费用。对此,法官多次走访入户诉前调解,向王某释法明理,打消了他的侥幸心理和抵触情绪。王某与村委会达成调解协议,给付了欠付的土地租赁费,并以合理的价格与村委会重新签订了租赁协议。

  “法庭提前参与到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清收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有利于保护利用农村集体资产,是切实维护村集体和农民利益,”合心法庭负责人刘韦廷介绍到。目前合心镇涉及诉讼的36起纠纷已经化解20余件,仅有1件起诉至法院并调解撤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优化诉讼服务

  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诉讼服务就要跟得上。两个法庭设立了包括法律服务、诉前调解和诉讼立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司法服务窗口,专人负责案件接待和受理,确保纠纷调解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

dc37f0ae0ba94ac3b0327fae1978418b.jpg

  今年,9岁的小轩和奶奶来到西新法庭立案,要求起诉孩子父亲生前用工单位。但是小轩双亲早已离婚,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失联,无法作为小轩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得知情况后,法官为合理合法解决诉讼代理人问题“出招”,详细告知如何由小轩奶奶代理本案诉讼,并对彻底解决孩子监护人问题提出了建议。最终,祖孙二人顺利进行起诉,并获得孩子父亲生前公司的30万元赔偿金。

  基层纠纷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小案不小办,更考验法官司法智慧与审判担当。2023年,绿园法院下设的合心人民法庭、西新人民法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380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19.37%;审结1217件,结案率达88.19%,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19.48%。

  提升审判质效

  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合心、西新法庭辖区面积广,人口多,中小企业数量也不少。两个法庭各有法官2名,助理和书记员4名,人员少、任务重,不仅要苦干,更要巧干。

  今年7月,多名群众起诉某食品加工企业,要求企业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并且后续会有更多劳动者经过仲裁程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案涉及人数多,但案情并不复杂,西新法庭决定采取示范调方式先行调解。一方是主张血汗钱的劳动者,另一方是经营暂时确有困难的知名食品企业,法官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向劳资双方分析诉讼利弊。最终劳动者们同意合理让步,给企业留一点经营回款时间,企业努力筹措资金保障基本工资发放到位。已经立案的15件案件中,3件撤诉,12件以调解方式结案,剩余未立的40余件案件,也顺利达成庭外和解协议。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食品企业没有供货,又有众多商户诉至西新法庭,要求解除双方加盟合同,追讨各项费用。标的额较大、诉讼请求项目繁多,在此前批量处理该食品公司案件的经验基础上,法官研究案情,将案件中分散性的工作、线状管理的审判模式进行重组,以“零售改批发”的集约化审理思路,将该批案件集中送达,集中审理。经过8小时不间断开庭审理与调解,27件案件中的23件达成现场调解协议。

  “法庭的工作任务更重一些,离百姓更近一些,我们就要想的多一些,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把矛盾实质性化解作为首要目标,群众也能放心、满意。”西新法庭负责人张季谈到工作感受时说道。

  坚持多方联动

  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

  哪里有司法需求,人民法庭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这一系列的政策指导下,绿园法院下辖法庭坚持坐堂问案和主动上门式调解相结合,依法化解涉农村土地及因家庭、邻里、赡养、高价彩礼等引发的乡土纠纷,促进文明乡风建设。

d9f2b3b62257481886db145593492bd9.jpg

  “多亏法庭组织了调解,我们也算解开了多年心结,”年过80的王某拉着法官的手表示感谢。王某与老伴患病需要长期服药与护理,但如今却面临赡养问题。老人曾承诺自己名下土地由长子耕种至承包期满,但因不忍次子生活困难,老人又想将耕地转交次子。此举引发其他儿女不满,认为老人存在偏颇。一家人多次在村委会调解无果后起诉至法院。因涉及赡养和土地问题,合心法庭会同司法所与当地人民调解、律师共同到村民家中调解。法官认真倾听双方诉求,向4名子女明确赡养老人的义务,陈明诉讼判决后的利害关系。最终,子女们达成调解协议,使将进入诉讼程序的赡养、土地承包、排除妨害等多起纠纷得到化解,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和法院案件审判压力,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主动解民难、排民忧、纾民困,把司法服务群众缩短到“最后一公里”,这就是人民法庭的日常工作。合心、西新两个法庭聚焦审判主业与优质司法服务,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提高司法公信力,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乡村振兴与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编辑】:王锌
【来源】:吉林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