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新玩具啦!”近日,银川市兴庆区华新社区的小广场上热闹非凡,9岁的阳阳和小伙伴完成交易后高兴地说。这个“旧物换新颜”跳蚤市场里,还藏着一个会“教知识”的摊位——解放西街司法所精心筹备的法治小课堂。
“这个机器人多少钱?”7岁的朵朵攥着零花钱询问乐乐。乐乐回答:“5元。这是我最爱的变形金刚,不过我现在想换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漫画,听说里面有许多保护我们的内容。”孩子们的讨价还价声中,蕴含着生动的法律实践。
法治宣传是未成年人自我防护与尊法守法的第一道认知堤坝。精准普法的点滴努力、打造全域覆盖的普法矩阵、合力构建法治宣传体系……近年来,我区各地各部门将未成年人保护落细落实,以法治力量厚植成长沃土,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蓝天。
普法宣传筑就认知防线
“将爱国教育、法治教育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内容,红色教育润物无声融入法治教育,让青春血脉融入法治精神、融入红色基因,照亮未成年人成长之路……”这场由石嘴山市司法局、石嘴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组织开展的主题普法宣传活动,被赋予这样的内涵。
我区定期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向家长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纳入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场所范围。探索“少年法学院”等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创新模式,引导家长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推广适合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读物,印制发放适合家庭使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教育资料。
打造“法治+”多元要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开展“网络普法 与宁同行”等普法主题活动,围绕未成年人保护鼓励创作vlog等作品,开展网络正能量精品征集评选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学习网络法律法规,远离网络违法犯罪。
汇聚保护未成年人法治合力
“你们知道校园欺凌有哪些形式吗?”“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应该怎么办?”近日,永宁县闽宁司法所开展“‘未’你而来 法援护航”主题宣传活动,以专业法律服务为未成年人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在少年儿童的法治互动课堂上,司法所工作人员化身“法治导师”,分发普法宣传漫画手册,孩子们好奇地翻阅,求知的眼神中透露出正悄然浸润的法治意识。
预防是最有力的保护,在宣传教育上持续发力,在部门配合上协同发力。我区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等载体,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教育培训,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发挥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士作用,定期到校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工作。同时,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弘扬善良风俗、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鼓励创作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红色法治文化的校园法治文化作品。
精耕细作护“未”成长
普法活动的欢声笑语,法律援助的暖心故事……这些画面交织成一幅我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治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的和谐画卷。
我区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法治宣传教育重要任务和年度普法重要任务,利用“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主题法治教育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的常态。精准培养“法律明白人”,组建“巾帼法律明白人”等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健全志愿者和志愿团体登记注册、培训激励制度,广泛吸纳热心家庭教育公益事业的教师、儿童工作者等开展儿童关爱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高校组建大学生法治宣传队伍,在实践中学法用法。
探索创新的脚步没有停歇,“精耕细作”只为未成年人撑起更坚实的法治“保护伞”。司法工作人员到校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参与学校法治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和帮助。组织开展司法机关开放日活动,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等多样化、体验式、互动式法治实践活动,增强儿童及其监护人的法治意识和防护意识。
我区深化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建立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完善以案普法长效机制,通过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典型案例,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