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地点在哪里,设备是啥样的?”“学历不高可以学习哪些技能?”5月29日,在银川市西夏区司法局与民盟西夏区总支联合开展的“黄丝带帮教”活动上,社区矫正对象询问道。听到详细解答后,社区矫正对象表示将尽快报名适合自己的工种,尽早解决就业问题。
提升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从“管得住”迈向“矫得好”。近年来,自治区司法厅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径寻找最优解,丰富教育帮扶形式,充实教育帮扶内容,拓宽教育帮扶载体,打造特色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模式,让社区矫正对象真正从“心”回归社会。
社区矫正有力度有深度
推进制度创新,出台《宁夏社区矫正实施细则》,配套制定相关制度规范,为全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强化智慧赋能,推动“智慧矫正”示范单位建设全覆盖,全区建成“智慧矫正中心”17个,建设率达77.3%;夯实服务阵地,建成社区矫正教育基地60个、就业基地44个、公益活动基地124个……监管有深度,引导社区矫正对象规范行为重新出发;帮扶有温度,推动社区矫正对象燃起人生希望,自治区司法厅推动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蹚出具有特色的社区矫正之路。
我区依法成立自治区社区矫正委员会,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制定工作规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区、市、县、乡四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全区27个市、县(区)全部成立社区矫正机构。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与民盟区委建立“黄丝带帮扶”合作会商机制,开展村(居)协助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推动监所与社区矫正机构“结对共建”,先后10批选派500多名监狱戒毒警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年”等活动,对历年社区矫正案件进行大评查,整治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建立社区矫正安全隐患预警研判分析制度,及时预警、定期分析研判。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重点人员逐一落实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两个清单”管理。对照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标准和规范,全面加强社区矫正场所和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矫正”示范单位建设全覆盖,升级改造宁夏社区矫正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全业务、全流程、全方位统一管理,区、市、县、乡四级贯通。
社区矫正矫行更矫心
“从我到司法所报到起,你们就一直关心我,还为我申请了这笔救助金,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社区矫正对象胡某对中宁县新堡司法所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胡某因常年身患重病导致经济和生活压力较大。针对胡某的情况,新堡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管中多次对其进行教育谈话、走访、心理辅导等。近期胡某因病情加重再次住院,经济压力加大,工作人员看望并劝慰胡某后,考虑到其实际困难,对接社区矫正管理部门为其提供帮扶救助。
我区全面推行“5+1”教育矫正模式,开展国学教育、法治教育、红色教育、警示教育、劳动教育和心理疏导。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评估,未成年人、妇女和精神类疾病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疏导,“一对一”心理矫治实现全覆盖。组织“菜单式”公益活动,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活动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专业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区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协理员260人、社会工作者469人、社会志愿者2682人。聚焦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就学和生活难点,探索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帮教机制,全面推进“黄丝带帮教”工作,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帮教。去年全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性适应帮扶率达到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