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清晨,吴忠市红寺堡区某小区的张阿姨像往常一样拧开水龙头接水做早饭。让她安心的是,之前偶尔浑浊的水变得清澈透亮,业主群里发的水质检测报告也一目了然——这背后,是一场由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检察院推动的“二次供水安全保卫战”。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链条中连接水厂与居民家中的“最后一公里”,其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今年6月中旬,红寺堡区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过程中,发现辖区内部分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可能影响供水水质和居民健康。
针对这些问题,红寺堡区检察院对辖区涉及二次供水的7个住宅小区进行集中调查梳理,发现了部分单位未办理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二次供水设施中存在水塔顶盖封闭不严的污染风险、水箱清洗消毒不及时、记录不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缺失、部分供水单位内供水泵房卫生环境差等问题。
6月30日,红寺堡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了检察建议书,建议行政机关全面排查并督促消除相关单位二次供水安全隐患,切实保障群众生活饮用水安全。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在法定期限内对检察建议提到的问题进行积极整改:组织召开辖区二次供水单位专题培训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并办理健康证6人次,新办理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7家,安装在线水质监测设施9台及电子监控设备21台。
整改完成后,8月20日,行政机关主动邀请办案检察官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经实地核查,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目前已构建起“人工巡查+智能监测”的双重监管体系,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我们将持续关注二次供水等社会治理的‘小切口’,深化公益诉讼监督职能,做实做细民生保障的‘大文章’,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红寺堡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