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吴忠 > 正文
青铜峡韦桥村:法治新风吹遍美丽乡村
2023-10-31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10-31

  人在村中,村在景中。10月27日,走进素有“汉唐古渠第一村”之美誉的村庄——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眼前美景令人豁然开朗,一座座农家小院悠然惬意,农户门前晒着红枣、玉米、辣椒……乡村道路两侧满目深绿,再往里走,是一条充满古朴气息的小道。

  韦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唐代镇河牛、明代石狮、明代大坝营遗址等众多文物遗存,更有剪纸、乐器制作等非物质文化传承。该村辖6个村民小组,455户1587人,耕地面积6338亩,主要以优质粮食种植、果林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主,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9元。

  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治理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化融合共治、优化服务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走出了“崇尚法律、重视民情、淳化民风、依法治理”的新路子。

  2010年,韦桥村获“自治区文明村”称号,2015年获“自治区生态村”称号,2019年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1年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今年在宁夏“两晒一促”大型文旅活动第三季获“新锐文旅力量”奖。

  推进普法宣传,乡村建设离不开法治护航

  “‘法律明白人’就是要带头学习法律,而且要学懂法律,乡村建设离不开法治护航,要是没有依法治理,我们就没有办法保护村民的利益……”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党支部书记、“法律明白人”陈丽娟说。

  2020年4月7日,韦桥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与某合作社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约定将村上630.1亩土地出租给某合作社经营,期限8年,在合同签订期间,某合作社不按合同约定按时给农户兑付租地费,导致农户怨声载道,经村“两委”协商,决定废止合同。为了维护村民的利益,村民委员会在大坝司法所的帮助和指导下两次出庭,后经青铜峡市法院和大坝镇相关领导、大坝司法所的帮助协调,该村与某合作社解除合同,村民利益得到保护。

  韦桥村常态化开展普法活动,建设“法治宣传长廊”,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涉农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落实“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养“法律明白人”骨干4名,建立常态化法律援助机制,接受群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方面咨询26人次。

  做好调解“文章”,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要紧事。

  2022年5月,大坝镇建设韦桥村游客服务中心时,需征用位于韦桥村的青铜峡市水利风景区9户农户的宅基地。发布拆迁公告后,韦桥村召开村民大会,6户顺利签约,剩余3户常住户因不想搬离居住地拒绝签署拆迁协议,并到村委会反映该问题。大坝镇综治中心会同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大坝司法所、大坝派出所先后到拆迁户家中做思想工作,为群众讲解此次拆迁活动补偿政策、法律政策,倾听拆迁户需求,对接相关部门为群众争取合理补偿和异地拆迁安置。今年4月,3户居民均同意拆迁,签署了拆迁协议,游客服务中心相关工程顺利进行。

  韦桥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村法律顾问、基层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四支队伍的力量,尝试在“调”和“解”上做文章,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实现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村组,邻里纠纷、家庭纠纷“零发生”;推行“网格+警格”模式,深入一家一户,宣传政策法规,提高群众防范非法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聚焦邻里纠纷、家庭婚姻纠纷,组织网格员定期排查、细化台账、实时跟踪,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德治浸润民心,文明新风薪火相传

  “老爷子来家里坐坐,要保重身体……”村民韩占奎每次回到韦桥村老宅,村民们都热情地嘘寒问暖。

  上世纪80年代,村民韩占奎外出经商,修路、做基建、开煤矿……经过多年打拼,他成了先富起来的人。后来,他的4个儿子继承父业,各有一片天地。致富不忘众乡亲,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做慈善。在他的影响下,4个儿子也纷纷解囊,乐善好施的因子在两代人之间薪火相传。

  2013年,75岁的韩占奎光荣入党,圆了多年的梦想。他每年春节为韦桥村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节日红包,9年累计发放红包40余万元。后来,该村在韦桥村建立“韩占奎爱心驿站”,用积分兑换的形式激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韦桥村深度挖掘古灌区文化、水文化和农耕历史文化内涵,坚持德治为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充分挖掘“好人韩占奎”等优秀文化品牌,简办红白喜事56起,选树“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等36人,评选“最美家庭”20户。

  该村设立“法律明白人”工作室,配置法治图书角、法治专题宣传栏,为“法律明白人”提供学习书籍,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保障“法律明白人”有学习阵地、有学习平台、有调解室、有专属办公点,实现服务、资源、治理三个工作重心下移。

  打造最美村庄,为旅游产业注入活力

  “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就能干好工作,前几天和老会计算了算账,今年又是大丰收,看到大家的钱包鼓起来,就觉得心里特别高兴……”韦桥村党支部书记陈丽娟说到这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以前都是靠种地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现在有了政策支持,在家门口就有收入,农家乐的建造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此外我们还有专门的电商直播,致力于让文旅产品走出去。”韦桥村村委会副主任贾登海说。

  “今年是租大棚的第四年,产量比前几年提高了不少,来采摘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去年一个棚就挣了5万元。”种植户李凤萍说。

  近年来,韦桥村结合全域旅游,成立村级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土地、人才等资源,鼓励群众将闲置房屋出租和以入股的形式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努力构建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年年有分红的生动局面。组建韦桥刺绣编织协会,引进农家乐2家,建设民宿6家、全电厨房1家、电商超市1家,带动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民宿,争取壮大村集体资金建设葡萄、油桃毛桃和瓜果蔬菜采摘大棚36栋,带动农户发展旅游观光采摘业。

  如今的韦桥村绿树成荫,宜居、宜业、宜游,稳稳托起了村民的幸福梦。

【编辑】:王锌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