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吴忠 > 正文
青铜峡市峡口镇谭桥村 “村民说事”开出访源治理“良方”
2023-06-09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3-06-09

  6月6日,走进青铜峡市峡口镇谭桥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文化广场,这里是村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青铜峡市峡口镇谭桥村曾在2020年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这样一个小村庄,实现了连续27年无信访问题,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谭桥村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以“村民说事”为平台,探索建立“说、商、办、评”四位一体基层协商治理机制,努力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走出了一条“想说都能说、遇事要商量、有事马上办、好孬大家评”的访源治理新路子,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把“事”说出来是预防纠纷的上策

  过去,谭桥村的南支渠年久失修,淌水不畅,群众怨言很多,反映强烈,为此村党支部召开“村民说事日”,与群众一同协商解决措施,向有关部门筹措资金36万元,新修水利工程3.8公里,圆满解决因淌水而起的纠纷。

  “自家田里的事,本来想着就是说一说,没想到村里把这件事提到了说事日上,大家一起说,还把事情办成了。”该村村民说。

  预防纠纷,关键在“预防”,重点是走好群众路线。谭桥村利用“村民说事”平台,聚焦邻里急事、群众难事、生活愁事、发展要事,密织群众说事网络,让群众随时随地能说事。通过“定期说”“现场说”“上门说”等方式,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让群众把急难愁盼问题说出来、协商好、解决好,从根源上减少了信访问题的发生,消除了很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该村将每月20日定为“民主议政日”,邀请党员、群众代表到村委说问题。对环境综合整治、重大项目建设等不能“纸上谈兵”的事,实地考察听村民讲想法、提建议。以村组为基本单元划分6个网格,每个网格50户左右。网格员常态化坚持日巡查、日报告工作制度。通过走访入户,参与村民的“饭后闲聊”,以唠家常的形式及时发现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实现从源头上介入第一时间推动化解。仅2022年,由网格员一线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达70余件,化解率达到98%以上。

  把“计”找出来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有什么事跟我说说,我给你们宽宽心……”自治区劳模、该村村民马昌云多次深入农户家中调处化解纠纷。

  2012年,该村村民马某某等5家购买商业街门面房,几年后,门面房开始漏雨,马昌云与村党支部书记杨军多次与开发商协调,在他们的协调下,开发商支付12万余元,5户村民拿出7500元,重新修缮了房顶,一起矛盾彻底解决。

  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关键是“依靠群众”,重点是密切联系群众。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代表性、公认性、稳定性、多元性”的原则,通过组织邀请、各方推荐、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方式,广泛吸纳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劳动模范、乡贤代表、企业代表等,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组成的议事协商理事会,发挥人缘地缘等优势,根据不同议题,灵活组织相关利益方参与开展议事协商活动。对一些需要协商解决的问题,共同把脉问诊、会商化解。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轻重缓急,谭桥村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填写流转单,对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对于不能当场解决的,进入“三商”环节(村干部集体商、具体民主决策商、分解流转商),将事项分成一般事项、督促交办、镇村联办三类,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在乡镇一级把问题彻底化解。

  该村鼓励马昌云、马金孝、杨德禄等3名自治区级劳模充分发挥先进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劳模调事”,带头调解矛盾纠纷。

  把“活”干出来是化解矛盾的根本

  “化解矛盾,关键在化解,矛盾不是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能解决的,必须有解决基层问题的实际本领。”杨军说。

  “感谢村里,解决了多年来的土地纠纷,也让我们兄弟重归于好。”村民王某忠说。王某忠、王某强兄弟二人因为土地征收问题产生积怨,村“两委”领导领衔包抓这一难题,通过反复了解双方意愿,协调解决了4.5亩土地征收纠纷矛盾,推动了家庭、邻里关系和谐和睦。

  谭桥村对已经分类的事项推行针对性解决措施。一般事项,全面推行“你动嘴,我跑腿”信访代办服务,由村干部、网格员全程代办,明确“谁代办、谁反馈、谁疏导”。重点事项,由村“两委”主动介入、靠前协调办理,及时向包村领导、分管领导和镇上相关职能站所报告,共同研究解决。重大事项,由镇、村及相关职能部门联办,通过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分析研判,制定具体化解措施,明确责任人,限时办结,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

  近年来,共代办解决了群众“五小”工程款、农民工工资追讨等事项20余件,充分发挥了村“两委”主心骨的作用。村委会“村民说事”记录本明确记载了南干沟污水处理厂征地、新村部改造等63件涉众事项,件件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把“谱”定出来是维护稳定的基础

  “我们村27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自‘法律明白人’队伍成立以来,他们带头尊法学法、宣传政策法规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杨军说。

  维护稳定,关键在“维”。谭桥村对所有办理事项设立满意度评价制度,对办理时限、办理结果等内容通过在“民主议政日”征求意见和主动上门回访等形式,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形成良性反馈。将村民说事工作纳入村干部述职评议重要内容,结合“民主评议会”、村民代表大会,每年对“村民说事”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倒逼村组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围绕办理效率、进度反馈、办结结果等开展民主测评,年中对重大事项办理情况实行一事一评、即办即评;年末对全年说事议定事项办结情况、开展说事次数、帮助解决问题个数等进行综合整体评。围绕在村民说事中干部的作用发挥,是否认真组织、是否积极办理、是否用心用情用力等对干部进行综合测评,倒逼干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多年来,谭桥村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不断完善深化“说、商、办、评”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谭桥做法”,切实把村民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摆到“桌面上”、列到“日程上”、落到“行动中”,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两年来,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件。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稳则国家稳。解决好群众的纠纷、化解好各类社会矛盾,助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营商环境,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如何将这些内容做得更深更细,是吴忠市信访部门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命题,而访源治理俨然是破解这一命题的“密钥”。


【编辑】:祁晓瑜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