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吴忠 > 正文
凝聚“新合力”!吴忠市红寺堡区“五治融合”让基层治理跑出“加速度”
2022-11-27    来源:宁夏政法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2022-11-27

  平安,是民之所盼,是发展之基,亦是幸福之源。

  近年来,“平安红寺堡”的金色名片越擦越亮,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红寺堡区先后获得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第四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自治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自治区级禁毒示范县区、2017—2020平安宁夏建设示范县(市、区),县域基层社会治理“135”模式被评为全国“2020民生示范工程”,连续5年被自治区命名为平安县(市、区)等多项荣誉,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平安建设考核位居自治区22个县(市、区)第一名,2021年评为优秀等次被通报表扬。“荣誉是红寺堡区上下齐心协力、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是坚持‘一把手’系统推进、一主线汇聚各方力量、一机制增强发展实效的生动实践。”红寺堡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玉磊说。

  面对发展新目标,民生新需求,红寺堡区立足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五治融合”为抓手,高位推动、凝聚合力,探索创新、精准施策,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红寺堡、法治红寺堡。

  党建引领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让党建力量沉下去,基层治理“活起来”

  近日,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柳树台村蜜蜂养殖合作社迎来了今年蜂蜜大丰收,蜂农们“全副武装”,收获甜蜜生活。在柳树台村蜜蜂养殖基地,蜂箱整齐排列,成群的蜜蜂进进出出。这些忙碌的蜜蜂是该村的“甜蜜资产”,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村民禹新权头戴防蛰帽,取出成熟的蜜脾,抖去表面的蜜蜂,用割蜜刀轻轻一割,晶莹剔透、金黄诱人的蜂蜜便流淌出来。禹新权有着20多年养蜂经验,以前都是给别人打工,柳树台村成立蜜蜂养殖合作社后,他第一个入股参加,成为了蜜蜂的“监护者”。“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我入股合作社后,一年能分红6000多元,在合作社看管蜜蜂每月还能收入3000多元。”禹新权说。

  柳树台村位于罗山脚下,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这里茂盛的花草树木为发展蜂蜜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021年,该村紧盯蜜蜂养殖的广阔前景,成立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民变“股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和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养殖蜜蜂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尝到“甜头”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截至目前,合作社参股农户20户,养蜂1050箱,今年预计出蜜5000余公斤,产值达70余万元。

  柳树台村纯天然的百花蜂蜜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合作社计划绿化周边环境,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入股养殖蜜蜂,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合作社村民以现金形式入股,每股2000元,最多可入2万元,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年底分红,每股达到600元,最高为6000元。”柳树台村党支部书记马志瑞说。新庄集乡抓住党建引领“金钥匙”,推行党员干部包村工作制度,将基层党建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提升“造血”功能,拓宽了群众致富“好路子”。

  近年来,红寺堡区党建引领平安建设,积极探索“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工作模式,5367名党员下沉一线,188个党支部、128个网格党小组和475名网格员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协助解决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拉近了群众距离,打通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红寺堡区找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广“红色物业”和“党建+”社区治理模式,成立物业公司联合党支部3个,业主委员会党支部5个,12个物业服务企业红色元素全覆盖,用党群连心桥连通了党群心。在“一村一辅警、一社区一民警一检察官一法官一调解员”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64支1400人的“红袖标”义务巡防、“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等群防群治力量,让基层治理活起来。

  法治底色绘就幸福和谐平安画卷

  让法治力量融进去,基层治理“强起来”

  从情绪激动到送来锦旗致谢,从感觉孤立无援到有人帮助,从意欲群访到对政府部门频频点赞……两年多时间,在红寺堡区法院的努力下,秦某等59人的“烦心事”得以解决。申请执行人秦某、马某等4人代表59名申请执行人将两面分别印有“公正执法解民忧 人民法院为人民”“依法为民做主 执行为民解忧”字样的锦旗送到红寺堡区法院执行法官手中。

  “要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就要引导群众按照法定途径和程序理性反映诉求。”红寺堡区法院院长陈秀霞说。面对信访问题,红寺堡区制定处级领导包案化解重复信访案件工作方案,落实“一案、一策、一包案领导、一工作专班”工作机制,分析信访风险级别,制定工作预案和化解措施,推动信访矛盾化解。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红寺堡区法院,持续加强诉源治理,夯实法治基础,擦亮法治底色,走出了平安建设新路径。

  青云湖宪法公园、弘德村法治文化广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一批批法治文化教育基地落地生根;“微平台”“微课堂”“微型戏”,一个个普法视频跃然眼前,“大讲堂”“小快板”“短视频”,一幅幅以法治为底色的幸福和谐平安画卷徐徐展开。

  平安建设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推送普法小视频35期,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9.6万余人,开展法治宣传6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受教育群众6000人次,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快板、小品等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演绎出来,使法治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居民生活,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法善治环境。

  德治教化激活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让德治力量渗进去,基层治理“实起来”

  “以前我听说有人彩礼要了几十万,男方家里因此欠了很多债,我想着我女儿出嫁的时候,少要点彩礼,现在我做到了。女儿女婿过得顺心,我们当老人的才安心。”荣获红寺堡区“六个先锋”典型示范户黑希强说。这是践行“低价彩礼”的一个缩影。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画家满园春”。近年来,红寺堡区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低彩礼、退彩礼”等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小积分兑换大文明、小超市释放大能量。在柳泉乡柳泉村的“积分超市”,货架上洗衣液、纸巾、纸杯、晾衣架等日常生活用品和彩笔、尺子、文具袋等学生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群众拿着积分卡前来兑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挑选着自己需要的商品。每件物品下方都有“明码标价”标签。柳泉乡党委副书记涂志强说:“我们这个积分超市,一共投放了2万元的物品,运行以来,村民们争相‘攒’积分,比学赶超,村风好了,矛盾少了,村上工作更好干了,目前已经兑换8200元的物品了。”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红寺堡区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村镇、乡贤孝星推选,“六个先锋”“好婆婆”“好媳妇”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55个,挖掘、培育、选树“我们身边好人”66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十万家庭学礼仪”等宣讲活动6次,激活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自治强基构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

  让自治力量走进去,基层治理“聚起来”

  古有“六尺巷”的典故传诵至今,今有河西村村民“主动退让半米”的佳话。近日,大河乡派出所接到河西村一群众报警称,其与邻居因宅基地纠纷多次发生争执。民警对双方当事人从情理和法律的角度进行耐心劝说,最终,双方同意各让半米,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把平安融入每个角落,推动治理内涵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是红寺堡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项举措。自下而上,凝聚自治力量。统筹多方力量,建立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和调、裁、审联动化解机制,构建社会治理多方参与的生动局面。自下而上,发挥自治功能。大力实施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居、平安企业、平安学校、平安医院“细胞工程”,以“小安”促“大安”,以基层平安推动全区平安。自下而上,探索自治新路。探索“平安顾问”“点单式检察官接访”“双长双制”社区警务等模式,推广覆盖农村、城市、单位、行业的人民调解“四张网”,建立人民调解组织86个,选聘专职人民调解员52人、兼职人民调解员376人,实现了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以前总觉得干部骗我们,自从实行了‘55124’村级治理模式,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我们也都相信村干部了。”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安生亮说。村里按照村民居住区域划定范围,每15户推选1名村民为代表,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举手表决。

  治理讲究章法,凡事有据可依。红寺堡区在社会治理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55124”村级治理模式,这5个数字看起来不起眼,合在一起,却能起到“还权于民、民主决策、取信于民、化解矛盾”的大作用,让20多万移民对新家园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构建了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

  智治支撑打造平安建设创新样板

  让智治力量润进去,基层治理“精起来”

  “自从家里装了摄像头,就算务工外出,我也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家里的状况。”大河乡村民罗永珍说。

  “红寺堡派出所通过视频研判发现博大装饰材料市场门口某面馆有盗窃案嫌疑人,现将研判情况下发你所,请尽快实施抓捕。”近日,红寺堡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合成作战室下发一条打击指令,红寺堡派出所迅速行动,破获5起盗窃案件,抓获盗窃嫌疑人1名。目前,该局通过研判支援派出所破获盗窃案件30起,抓获现行盗窃嫌疑人32人。

  红寺堡区公安分局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城乡一体智慧治理模式,搭建智慧警务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综合治理,打造新时代群防群治新名片,组建了1支专业巡防、66支群防群治,在社区民警辅警的带领下开展巡逻防范等任务,提升基层精准防控能力。将推进平安建设工作贯穿公安工作全过程,积极构建新时代“枫桥经验”平安警务共同体,有力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全面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红寺堡区顺应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进“智慧城市”等建设,累计录入实有房屋数据27万余条,实有人口数23万余条。今年以来,辖区网格员累计采集上报各类隐患信息2439条,实现了社会治理在“网”中提速、公共服务在“格”中提效、居民群众在“管”中自治,实行“一中心五平台”运行模式,实现“村居上报、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基层既是社会矛盾产生的‘源头’,也是各类矛盾疏导的‘茬口’。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夯实基层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精细化管理,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注重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增强基层组织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红寺堡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马广步说。











【编辑】:祁晓瑜
【来源】:宁夏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