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吴忠 > 正文
红寺堡法院“互联网+多元解纷”让正义“提速”
2022-11-25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分享至:
2022-11-25

  吴忠市红寺堡区法院成为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单位以来,把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在线诉讼服务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新应新、以变应变,积极推动理念变革、技术变革和制度变革,狠抓在线诉讼服务改革工作,积极构建完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让正义“提速”。

  基本建成现代诉讼服务体系

  “坐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调解矛盾纠纷,法院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方便……”居民刘某说。

  红寺堡区法院积极拓展司法为民思路,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互融合,速裁调解团队秉持优质、高效的工作理念,坚持24小时在线服务,向当事人明理释法、耐心答疑解惑,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户的指尖解纷服务,近一个月共有100多件矛盾纠纷隔空连线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网络查控让“老赖”无所遁形。该院执行干警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线上执行机制,确保执行工作措施不降、力度不减,运用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再查控,运用“智慧执行”App进行办案取证。近一个月累计发起网络查控500余次,扣划执行款100余万元,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500余次,结案161件。对102名被执行人分别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强制措施,7名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有效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搭建线上服务厅。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电子诉讼平台,抽调专职人员建立“线上服务厅”,实现全国范围内诉讼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跨域立案限时审核、网上缴费,2020年以来线上登记立案444件,为当事人提供跨域立案服务289件;搭建诉讼服务大厅。按照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打造一岗多能、便捷高效、全程透明的规范化诉讼服务大厅,拓展法院诉讼服务网与当事人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互联互通功能,设置风险评估一体机、智能导诉机等设备,配备24小时自助服务机,为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案件查询、诉讼引导等服务;推广网上调解。让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成为衔接法院、当事人、调解组织的重要桥梁,实现纠纷解决方式从“司法一元”向“社会多元”转变,将红寺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等9个基层调解组织49名人民调解员纳入调解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提档升级,2018年以来各调解组织在线调解案件4724件,调解成功3350件,“互联网+多元解纷”的格局基本形成;推广网上保全。为发挥网上保全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利用法院公众号、抖音号发布网上保全系统操作指南和宣传视频,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网上保全,改变传统保全当事人多个部门来回跑的旧格局,形成网上保全在线审核、在线交费、在线担保等功能一键操作的新局面;推广网上鉴定。面对传统鉴定材料多次移送、流程节点难以把控等诸多难点,积极推送在线委托鉴定服务,为鉴定机构提供文书、材料线上传递,为当事人提供鉴定意见书在线发送,实现全流程双向数据互通、鉴定事务在线办理;推广“律师平台”网上服务,进一步落实律师服务平台应用落地生根,积极为律师参与诉讼提供“实时实人实证”的律师执业身份核验服务,通过该平台可办理立案、阅卷、开庭回避等事务,在线查收人民法院电子送达材料,实现诉讼事务在线办理、网上流转、全程留痕。

  围绕“司法便民十项举措”,积极对接12368诉讼服务平台,紧盯人民群众诉讼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深化在线诉讼服务改革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12368诉讼服务平台,实现案件审理流程信息公开全面化、便捷化、实时化,促进信息化阳光司法,实现全流程依法公开。

  推动调解平台“三进”,创新审务工作在线巡回制度,在太阳山开发区设立巡回审务工作站,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前沿阵地,改变以往法官“坐堂”办案模式,自2020年5月成立至今,工作站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645件,结案500件,通过调解化解纠纷362件,开展巡回审判22次,有效促进法院进村入企,“零距离”接触矛盾源头,为辖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以改革促司法服务水平提升

  今年5月27日,一场“线上问诊”在红寺堡法院互联网调解室展开。该院组织当事人双方和专业机构(北京法源司法科学证据鉴定中心)利用“两个一站式”信息化建设平台,邀请北京专家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涉及的误诊、诊疗行为过错等重点争议进行会谈和研判,不仅解决了当事人的疑难问题、降低了诉讼成本,同时提高了办案效率。

  10月2日9时,赵某诉陈某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在互联网法庭准时开庭,原被告各自通过手机连线参与庭审。在核实各方身份信息、确认当事人收看收听等各环节畅通后,庭审正式开始。在法官的主持下,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有序进行,整个庭审过程画面清晰、系统运行流畅。审理结束后,当事人在线对开庭笔录进行了核对并签字确认,庭审顺利完成,法庭于10月4日通过微信送达的方式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民事判决书。这只是红寺堡区法院云间庭审的一个缩影。

  该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利用法院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积极参与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根据每季度红寺堡辖区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特点,分析诉讼案件矛盾纠纷类型和趋势,提出诉源治理意见和建议,形成万人成诉率分析报告6期,定期向党委、政府报送,为诉源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初步实现源头减量目标任务,截至10月底,一审民商事案件稳步下降,同比降幅15.5%。

  进一步健全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执行方式,充分利用“点对点”“总对总”网络查控体系,与金融机构、工商、车管等有关部门联网,线上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股权、车辆、证券等信息9243次,在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近3年来,利用红寺堡法院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互联网新媒体,加强信用惩戒力度,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76期1500余人次。2017年该院依托智能语音识别、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搭建互联网在线庭审系统,探索庭审过程全程网络化,为当事人节省时间和精力。充分巩固改革成果,全面推动“云上法庭”职能作用,为当事人提供互联网庭审服务,法官通过“云上法庭”,有序安排案件在线举证质证、在线开庭审理,庭审结束后当事人通过扫描二维码签字,实现庭审笔录的签名留痕。今年以来,利用“云上法庭”在线开庭审理案件168件,在线调解成功案件近1000件,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需求。

  “目前,人民法院互联网司法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试点探索和建章立制的阶段,下一步工作重点主要在精准落地、积厚成势、巩固提升上,我们将着力推动互联网司法均衡有序发展、深化互联网法院建设、加强司法科技创新应用,让诉讼群众充分参与进来,体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司法便利。”红寺堡区法院党组书记、法院院长陈秀霞说。


【编辑】:祁晓瑜
【来源】:宁夏法治报